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7
2/7
3/7
4/7
5/7
6/7
7/7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浅议税源监控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经济大辞典》认为,税源是每种税收的经济来源,物质生产部门创造的国民收入,是税收最终的经济来源。税源是税收的来源和基础,税源监控的好坏是衡量税收征管质量的重要标志。税源管理就是对来源于国民收入的税收进行科学有效地管理,最终目的是税收收入最大化。税源监控是为掌握应征税款,从分类规范税务登记到分税种、税目掌握基本税源,并对税源的现状、发展及变化进行监督与控制的一种综合性的税收征管方法。目前,税源监控与管理中存在税源监控管理的幅度不宽、深度不深、渠道不多、手段简单等不足的问题,因此,采取切实可行、灵活多样的方法和措施,提高税源监控质量,已成为当前税收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一、加强日常税源监控管理的现实意义日常税源监控管理是控制税源底数、了解税源结构和分布状况、掌握纳税人基本情况、生产经营状况和发展前景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在新的税收形式下,需要得到进一步的强化。(一)加强税源监控管理是新的征管模式的内在要求。新的税收征管模式代表了先进的管理思想,有利于降低税收成本,提高征管效率,实现依法治税。但是,由于受到种种客观因素的制约,新的征管模式在实际运行中难免会出现死角和空档,造成偷、逃税现象。1、实行新的征管模式后,取消了专管员管户制度,特别在农村出现了点多、线长、面广、税源零散、成分复杂的征管现象。加之农村征管力量较薄弱,经费紧张,交通不便等原因,税务管理人员很难经常性地深入到偏远地区进行税收检查,又由于部分纳税户还没有从传统的“保姆式”征管模式中解放出来,主动纳税意识不强,造成农村税源管理粗放,不乏存在漏征漏管户。2、由于有的地方过分追求专业化分工,税务管理人员忙于内部管理与考核,对日常税源监控管理的重视程度却相对削弱,致使业务之间沟通与衔接不畅,监控岗位人力、物力匮乏,对重点企业了解不深不透,对改制企业情况掌握不及时,对异常申报企业检查不力,造成税源管理失控,使部分企业偷、逃、骗税有机可乘。要改变以上两个方面的弊端,就需要全面加强日常税源监控管理,彻底摸清税源底数,掌握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这是进一步深化征管改革、完善和改进新的征管模式的内在要求,是防止偷、逃、骗税发生的有效手段。(二)加强日常税源监控管理,便于有效地组织稽查。税源监控管理是税收征管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如果没有科学、严密的监控体系,不能及时、准确地掌握应征税款的规模和分布情况,税务稽查必然是盲目的。所以,税务稽查工作水平的高低,相当程度上取决于监控能力的高低,加强日常税源监控管理能够提高税务稽查的针对性,便于有效地组织稽查。(三)加强日常税源监控管理,还有利于把握经济税源的变化动向和发展趋势,准确地分析和预测税收的发展前景,提高税收征管水平与质量。二、当前税源监控与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问题一:税源管理思想观念滞后。在当前税源管理过程中,陈旧、机械、单一地以实现税收的多少将纳税人划分为重点税源和非重点税源,重点税源重点管理。其实质重点税源与纳税大户(重点户)分属两个不同的概念和范畴。在现实中,重点税源和重点户也不一致,重点户不一定是重点税源,而是税收征管中的薄弱点或问题易发点,以及一段时期该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将更多的征管力量和注意力都放在了纳税大户的重点管理上,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部分非重点户、重点税源、某些行业和重要部位及环节的管理,势必造成税源管理“头重脚轻”,征管基础薄弱,给一些蓄意偷逃税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存在很大的隐患。如果企业采取偷逃税手段控制缴纳税款的数额,从而达不到税务机关认定的重点税源管理标准,税务机关就不会对其实施重点管理,就很可能导致偷逃税行为一直得以延续下去。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收废、用废企业等均不是纳税大户,但却是我们管理的重点、难点,属于重点税源管理范畴。问题二:部门协调配合不力。从外部来看,涉及税源管理最紧密的工商、国税、地税、银行等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还缺乏信息的高度共享。部门间的联席会制度、信息传递制度、情况分析制度均没有有效执行和坚持,部门间协调配合作用发挥不够充分。一方面一些纳税人不能及时纳入正常税源管理,导致漏征漏管户的存在;另一方面出现了许多非正常户,给偷逃税行为留有可能的空间。从内部来看,由于当前最注重的是新的征管模式本身的正常运转,而没有特别注意研究在新的征管格局下如何加强各部门间的协调配合、信息共享的问题,造成目前内部间信息传递不畅,征、管、查在一定程度上脱节,税源管理责任不明,职责不清等。比如纳税人到办税大厅进行纳税申报,因负责征收的人员不了解纳税人的经营状况,只能就纳税人申报的数字、纳税资料等进行审核;而管理人员了解纳税人的实际经营情况,但是在纳税人申报纳税时又不能在第一时间看到纳税人报送的申报资料,而要在申报期结束后通过征收部门传递的信息,才能看到纳税人申报情况。这样就形成了管理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