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高二选修《将进酒》说课稿高二选修《将进酒》说课稿一、目标设置亮点及依据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将进酒》,本课为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之部第三单元的赏析示例课。(一)目标设置亮点我把《将进酒》一课的三维学习目标定为:1、细细揣摩,发现诗歌的声韵之美,并借助体验式诵读传达出对美的理解。2、触摸语言,唤醒体验,实现诗文理解的个性化。这样设计,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考虑:(二)目标设置依据1、课标解读:(1)在朗读和诵读中获得语感,与文本自由对话,提升审美素养。(2)注重对作品的多元解读,个性鉴赏。2、学情分析:从平时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格律与诵读方面,存在知识的盲区。学生最欠缺的,仍然是吟咏兴趣和平心静气、身临其境式的诵读状态。3、教材分析:本单元课文正是侧重声韵体会的教学范本。二、目标实现的着力点(一)教学重难点安排及课时安排:我将本文的重点放在声韵之美的发现上。难点在诗句的个性解读与个性诵读上。课时安排:两课时(二)教法和学法1、教法第一课时,有效整合单元内的其它诗文,采用主题讲座与诵读活动相结合的方式。第二课时,主要借助点拨法,在评点交流中提升学生的诗词领悟。2、学法针对学生存在的差异,借助导学案,根据兴趣和个性发展目标、审美目标,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展开语文活动。三、目标及着力点的具体实施与评价(一)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主要侧重声韵之美的发现和诵读体验第一个环节,以唐诗宋词经典朗诵音乐会中的诗歌视频为导入,激发吟诵兴趣.之后,利用学案上与压韵、平仄相关的知识专题,了解何为“因声求气”,怎样“因声求气”。最后围绕专题,有选择的展开小组探究活动。①批注活动:你发现《将进酒》韵律上的美了吗,请以批注的形式将其呈现。②朗读设计活动:尝试不同的诵读方式,为《将进酒》写出朗读设计。第二课时:主要侧重诗词个性诵读的相互感染,诗意个性解读的相互启发。课前准备:自主品悟诗词,并把研究成果以帖子的方式,贴在班级语文角相互交流。第一个环节:情境导入我们会给同学一些李白与酒相关的诗歌。引导学生了解李白是怎样把他的感情倾注于其中的,激发学生的兴趣之后,让学生通过《将进酒》来走近李白的诗酒人生。第二个环节:虚心涵咏这个环节当中先播放《将进酒》的古曲,并给学生一段朗读情境。调动学生的直觉、情绪去呈现诗境,直接贴在诗的面颊上感受她的诗意。[说明]“虚心涵咏”即是静心定气。课堂上适当的音乐留白可扫除学生心中的羞涩感。此时的诵读,会让作品所有内容都变得栩栩如生,学生与作者侃侃而谈,并在这种对谈中,不断改变自己的精神状态,这生命之间的自由对话,是读诗的第一个重要环节。第三个环节:品悟诗情展现学生感悟成果,引发思维上的交流碰撞。并通过讨论总结、提升领悟。(课件)关于“天生我才必有用”有诸如这是李白的自我安慰、一时之快的个性解读,最终形成的全员经验是:两岸徘徊说-----李白不断在出世与入世的此岸和彼岸间游走,他不确定该停靠在哪个岸。最后,他做了一个不算选择的选择,纵情于美酒,以船为岸,任其漂泊。关于“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的个性解读:圣贤,世人皆醉我独醒;饮者,但愿长醉不复醒。一醒一醉之间,是李白一生的.徘徊。对诗人李白,有学生认为他是一个孤独的斗士,与人生相斗;与内心的“彷徨”相斗。有学生认为,他有一个燃烧的自我,将他晚年的生命照亮。此时,教师总结提升:我们所解读的李白“不屈己,不干人”。得,不感激涕零;失,不哭天抢地。他想出仕,但绝不因此丢失本心,所以他活得纯粹,活得浪漫,活得有底气,他是一个大写的人。[说明]学生的深度表达,都在试图读懂诗文连同自己的生命诉求。探究活动成了师生共同思考、相互启发的一个过程,我很享受这个过程。4、歌之抑扬在这个时候,歌之抑扬就水到渠成了。此时展示学生朗读设计成果,引导学生读出李白的酒味,愁情,更读出那高标、狂傲,气节与境界。(课件)“将进酒,杯莫停”反复诵读,语速渐慢,声渐哽咽,更见其徘徊之苦。“万古愁”三字应一字一顿,声断而气不断,之后应有延长音。因为这是全诗的高潮,须有强大的声势,显出飘逸狂放。[说明]诗歌教学应始于诵读,并终于诵读。有效朗读应该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适时交流朗读体会,个体体会感染群体,大家便会豁然开朗。最终,让学生沉入美读中,耳醉其音的同时,心感其文,醉不知返。5、作业设计课下,学生筹备诗歌散文朗诵会,自选作品,并设计朗诵方案。以既求时效,更求长效。并布置了几个随笔参考题,以求将诗歌单元的知识能力融会贯通。(二)教学效果评价与反思从课堂效果来看,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