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9
2/9
3/9
4/9
5/9
6/9
7/9
8/9
9/9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道法自然”视角下当代地景化建筑研究郭格理一、引言《老子·第二十五章》有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而“道法自然”这一道家哲学的核心则是人与自然的和諧共生,这与西方思想中人定胜天、天人对抗的观点有着本质区别。在东方的文化语境下,园林与建筑自古以来受到道家思想的深刻影响,“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成为历代文人的毕生追求。而纵观近现代建筑的发展历程,西方建筑界凭借工业化带来的技术优势获得领先地位,柯布西耶等现代主义四大师更是把基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多米诺体系推向高潮。拔地而起的“居住机器”似乎忽略了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而东方的建筑师诚然不会在千城一面的城市化进程中集体失语。尽管上世纪六十年代由西方主导的自然建筑运动在一定程度上与古代“取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不谋而合,而景观都市主义又让自然景观和地景化建筑紧密结合,而二者对人地关系的见解却是立足于西方国情的,如果在东方的文化语境下,治愈身心的园林山水才是宇宙的象征,不谈“园林”,就很难与东方深厚的城市历史文化相融合。于是,在中国本土化建筑探索的道路上,我国的建筑师运用最新的技术条件,将建筑赋予自然物的形态,创造了许多具有园林意境的地景化建筑,重新探讨了建筑与自然的关系,更与道家“道法自然”的哲学观念紧密结合。下文从“道法自然”的哲学视角对当代地景化建筑设计的几个案例进行深入探讨,总结出其对当下本土建筑设计的启示。二、建筑案例分析(一)道法山水的城市幻象如果为马岩松的山水城市理论溯源,便会找到钱学森于1990年基于中国传统的山水自然观、天人合一哲学观最早提出的山水城市理念[1],而天人合一恰恰和“道法自然”同出自道家哲学。当时,钱学森对“混凝土盒子”这种重复而抽象的现代建筑进行了批判,认为它们使城市失去了灵魂[2]。其实三十年过去了,中国的城市面貌并没有实质性改变。在马岩松的许多作品中都会发现他将现代化的高层建筑做成古典绘画中的大山形象。《园冶·相地》提到,“市井不可园也;如园之,必向幽偏可筑,邻虽近俗,门掩无哗。”复杂的城市环境为古典园林山水意境的营造增加了难度,而如何“闹中取静”则成为马岩松等当代建筑师的首要任务。以他所设计的朝阳公园广场为例(如表1所示),建筑群总建筑面积约22万平方米,由10座建筑组成。高耸的山峰、低矮的岩石、曲折的山涧……都是马岩松“道法”的对象。中国古典园林道法蓬莱传说,奠定了一池三山的山水大格局,而该建筑则依据场地周边条件将“三山”变为“两山”,周边裙房则采取了相对随机的分布方式。在马岩松的童年时代,市中心的老城区有山,有水,有桥,像一首张弛得当、疏密得宜的史诗[3],而《园冶·掇山》在论述“园中掇山”时恰恰强调的是“以散漫理之,可得佳境也。”从城市的视角出发,这种道法自然的随机分布正是对于城市空间的活化。“山水”的理念同时也体现在建筑的细节处理上。建筑的外立面处理上,在每片“山岩”的脊线内,设置了通向每个楼层的通风过滤系统,将新鲜的自然风送至每个楼层;在建筑的内部空间,建筑师营造了贯通建筑的瀑布景观,不仅对建筑室内降温效果显著,还为整个空间增添了园林意蕴。《长物志·卷三·水石》记载,“山居引泉,从高而下,为瀑布稍易园”,可见道法于山泉、瀑布进行水景营造是古往今来建筑师的不二法门。马岩松用地景化的手法,在方寸之间的城市用地叠山凿池、栽种花木,达到了闹中取静的目的。相似的设计手法在南京证大喜玛拉雅中心、假山等项目也得到应用[4]。笔者认为,马岩松的建筑设计很好地诠释了“道法自然”的道家哲思,他成功的关键在于其效仿的山水形象是中国人千百年来的共情之物,时代在变,中国人对自然的热爱却延续至今。正如马岩松的“反城市理论”——“反对当代城市这种死气沉沉的状态,反的是城市自然环境的恶劣。”[5]他将建筑做成山水形象,又像在营造一种幻象,当我们在真山水中隐居变得不现实,在地景化的假山水中工作、生活就成为一种浪漫。(二)道法岩穴的艺术殿堂如果说马岩松的“山水城市”是从宏观入手对当代城市空间的批判性改造,那么李虎的几个建筑则是从微观入手,用地景化的手法将使用者的体验提升到新的境界。金山岭音乐厅和沙丘美术馆,一个模仿巨石,一个模仿洞穴,都通过对光线、声音、气流的研究营造了近乎原始的艺术氛围。金山岭音乐厅的建筑场地位于一片山谷地带(如表1所示),对于山林场地,《园冶·相地》有这样的记载,“园地惟山林最胜,有高有凹,有曲有深,有峻而悬,有平而坦,自成天然之趣,不烦人事之工。”对于追求天然智趣的园林,山林地提供了多样的地形变化和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这不仅为造园提供了地理环境的优势,还能通过就地取材节约人力、物力。因此金山岭音乐厅的建筑场地可谓得天独厚。方案的造型灵感来源于李虎去印度出差捡回的一块石头[6],《老子·第三十九章》有云,“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不想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