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5
2/5
3/5
4/5
5/5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的红河州工业发展探究胡婷摘要: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度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增长阶段转变。近年来红河州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工业发展稳中有进,去产能、降成本等工作取得有力推进,但仍存在工业总体偏弱、产业结构不佳、骨干企业辐射乏力、园区优势发挥不足等问题,成为制约红河州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短板。关键词:红河工业发展一、紅河工业发展现状(一)工业经济总量不断壮大一是规上工业企业户数逐年增加。近年来,红河州依托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保税区优惠政策,狠抓项目招商,成效显著。2015年以来,全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呈逐年增加态势,2019年末,全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37户,较2015年净增167户,年均增40户以上。二是工业生产实现较快增长。2015年至2019年,红河州规模以上工业保持了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2019年全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8%,较2015年(10.2%)提高0.6个百分点,比云南平均水平高2.1个百分点。(二)工业结构持续优化。一是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实现了从无到有,2019年占全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18.35%,拉动全州增长8.9个百分点。二是传统产业进一步收缩。在环保政策日益趋紧的大环境下,部分传统产业尤其是高耗能、高污染产业有所收缩。2019年烟草制品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化工、有色金属冶炼等行业增加值占全州比重较2015年分别下降14.9、1、1.3、3.0个百分点。二、红河工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一是工业总量较小,单个企业规模偏小。2019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占全省的比重仅为10%,与昆明、玉溪等州市相比基础薄弱,优势不足。单个企业规模也偏小,竞争力弱,受市场影响力较大,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弱。2019年,主营业务收入超100亿的企业仅有4户,50亿到100亿的2户,主营业务收入过亿的企业131户,仅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30%。剩余70%的分企业,由于产业间链条不紧密,难以形成专业化分工与协作的关系,抵抗风险能力较弱,容易破产倒闭而退出规模以上工业,2019年因主营业务收入达不到2000万退出的企业有32户。二是工业结构不佳,转型升级仍需努力。一方面表现在,长期以来烟草制品业占全州工业比重最大,八项规定出台以来,企业调整了产品生产结构,高档烟产量大幅下降,行业对全州规模以上工业的拉动作用逐渐减弱,2019年烟草制品业对规模以上工业负拉动0.2个百分点,拉动较2015年(1.8%)低2个百分点。另一方面表现在,2015年至2019年间,红河州主要支柱产业结构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虽然出台了一系列招商引资政策、扶持新企业的政策,但效果不佳,除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成为红河州新增支柱产业外,红河州的支柱产业仍然还是以烟草制品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有色行业、化工、非金属制造业为主(如下表)。这些行业大多属于高耗能企业,且目前产能已基本处于饱和状态,整个红河州的工业经济的平稳发展将面临挑战。三是新支柱产业辐射乏力,产业链条延伸度短,企业发展后劲不足。红河鑫顺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以及“以晴集团”入驻红河综合保税区,实现了红河州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从无到有的改变,成为拉动全州工业增长的主要力量。但是自2016年至2019年间,该行业的发展缓慢,产业链的延伸度短,没有带动原材料供给企业发展起来,企业仍需从国外、省外购买原材料,运输成本的增加缩减了企业的利润。也因市场不景气、企业经营不善、保税区管理不到位等问题而导致企业生存困难,2019年末红河鑫顺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已经停产退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四是园区优势发挥不足,产业集群发展缓慢。目前,红河州有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保税区、自由贸易区,且红河州大部分县市都有工业园区,除开远、石屏豆制品生产园区产业定位比较明确外,其他园区定位不是很明确,缺乏自身独特的专业化产业优势,较易形成同质化竞争的产业杂烩。没有全州一盘棋的意识形成了重招商而轻企业培养,以龙头企业为依托的产业链产业集群难以形成。三、对红河州工业经济补齐短板的建议改善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是当前红河州工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一是树立“新旧并重”,同步发展的理念。受地理区位因素的限制,红河州工业经济经济一直以来以地区原材料相关的产业发展为主,并且这种现象还会继续延续。所以要树立“新旧并重”的发展理念,既要积极引进投资新产业,为红河州工业发展注入新的血液,又要注重扶持传统支柱产业。在优惠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上,不仅要有利于新企业,也要惠及有发展潜力的老企业。引导企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大技改投入,提升传统产业生产水平,研发有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促进产品向产业链和价值链中高端迈进。二是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强化政府引导和推动作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