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6
2/6
3/6
4/6
5/6
6/6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自拟中药熏洗方治疗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水肿的临床研究摘要:目的探讨自拟中药熏洗方治疗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6年6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60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行混合痔外剥内扎术,观察组术后以自拟中药熏洗,对照组术后以1∶5000高锰酸钾液熏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水肿情况及消退时间。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3.3%(28/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2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水肿发生率为50.0%(15/30),对照组为53.3%(16/30),水肿发生率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水肿消退时间(3.77±1.55)均明显少于对照组(8.00±2.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中药熏洗方治疗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有助于改善伤口水肿情况,缩短水肿消退时间,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关键词:混合痔;中药熏洗;外剥内扎术;水肿混合痔是指内痔与外痔共存,是临床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目前临床上常采用外剥内扎手术方法进行治疗,但由于该术式伤口愈合时间长,感染风险大,因此术后多见尿潴留、肛缘水肿等并发症。因此,减少术后水肿发生,促进创面愈合是疾病预后的关键。中药熏洗是指将药物开水浸泡或水煎后熏蒸,再以药液清洗患部的治疗方法[1]。我科采用自拟中药熏洗方治疗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水肿取的得良好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1研究资料1.1一般资料从2016年6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混合痔患者中选取6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痔临床诊治指南(2006版)》[2]中对混合痔的诊断标准,并接受混合痔外剥内扎手术治疗的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上述患者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其中观察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23~59岁,平均41.93±10.67岁;对照组男13例,女17例,年龄18~60岁,平均41.50±11.73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纳入标准①符合《痔临床诊治指南(2006版)》[2]中对混合痔的诊断。1.3排除标准①不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②合并有恶性肿瘤、直肠息肉、肛瘘、肛周脓肿、肛裂及炎症性肠道疾病等直肠肛管疾病的患者。③既往有肛门手术病史的患者。④有心、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的患者。⑤过敏体质以及对多种药物过敏或者对治疗药物过敏的患者。⑥依从性比较差的患者。2研究方法①手术方法:患者取截石位,常规肛周以及肛管消毒后行局部浸润麻醉,用肛门镜对病变情况以及位置进行观察,手术钳将外痔顶部夹住并向外轻轻牵拉,以将内痔充分暴露。再将内痔基底部同样也夹住,将两段并提,用电刀在外痔两侧皮肤做“V”形切口,于括约肌层和皮下静脉丛之间剥离至齿线上约0.3cm,在内痔基底部钳夹处下方用10号丝线进行结扎,电凝或者钳夹进行止血,创缘皮肤进行修剪后应用可吸收线进行缝合,应用明胶海绵进行压迫止血,油纱布进行填塞,放置排气管。②中药熏洗:患者术后常规治疗,观察组应用中药药物进行熏蒸,药物包括黄柏15g,生艾叶15g,苦参15g,马齿苋15g,蛇床子15g,土茯苓12g,川椒10g,黄连12g,冰片10g,大黄20g,熬制进行熏洗15min,2次/d,熏蒸完毕后应用碘伏进行消毒。对照组应用加热的高锰酸钾水,同样熏洗15min,2次/d,熏蒸完毕后应用碘伏进行消毒。3观察指标观察指标包括两组临床疗效、水肿发生及消失情况、不良反应。参照《痔诊治暂行标准》[2]对临床疗效判定如下:治疗后临床症状全部消失,未出现并发症为治愈;治疗后症状及体征部分改善为好转;治疗后症状及体征无变化为无效。有效率=(治愈+好转)/总例数×100%。水肿情况:以水肿范围作为评判标准记录患者创面水肿最明显时的情况拟定分级评分参考标准。Ⅰ级:创缘无水肿。Ⅱ级:创缘水肿占1/3圈。Ⅲ级:创缘水肿大于1/3圈,小于2/3圈。IV级:创缘水肿严重,大于2/3圈。水肿消失:肉眼可见创面肉芽新鲜红润,未出现明显肿胀、苍白。不良反应:观察患者用药后有无不良反应出现,头痛、头晕等,所采取的治疗措施及转归,并且随时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软件对临床研究中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并作比较分析,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形式表示,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5结果5.1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治愈17例,好转11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3.3%(28/30);对照组治愈10例,好转12例,无效8例,有效率为73.3%(22/30),两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1临床疗效比较组别例数治愈好转无效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