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8
2/8
3/8
4/8
5/8
6/8
7/8
8/8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发展绿色信贷服务山西产业转型绿色信贷在国外起步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当时,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恶化问题。面对日益激烈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环境恶化的矛盾,1974年,联邦德国成立了世界第一家政策性环保银行——“生态银行”,专门负责为一般银行不愿接受的环境项目提供优惠贷款,将信贷支持和环境保护结合在一起。1989年,美国CERES投资集团发表并启动了对地球环境负责的伯尔第斯原则。1992年,联合国环境和开发会议颁布了《银行关于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声明》。2002年,国际知名商业银行在伦敦召开的会议上制定了《环境与社会风险的项目融资指南》,成为国际上公认的“赤道原则”。“赤道原则”强调环境、社会与企业发展和谐统一,是推动商业银行管理模式和公司治理理念向绿色、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变的领跑者。在“赤道原则”的引领下,2007年7月12日,中国环保总局、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三部门联合提出《关于落实环境保护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该意见标志着我国绿色信贷政策的出台。2012年2月24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了《绿色信贷指引》,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大力促进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防范环境和社会风险。绿色信贷的实施开始由政策层面逐步向操作层面推进。山西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地区,在长期为国家提供能源和原材料供应的同时,产业结构单一、可持续发展能力下降等问题严峻,转型发展迫在眉睫。据此,山西应充分利用好“先行先试”的优惠政策,大力发展绿色信贷,走出山西资源发展困境,推动山西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金融和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一绿色信贷的内涵界定绿色信贷是指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依据国家的环境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通过金融杠杆将银行的经营活动与生态环境的改善结合在一起的促进环境保护和社会进步的重要经济手段。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等金融机构在提供项目信贷融资活动时,要依据不同项目的环境风险,实行差别利率待遇或禁止发放贷款,从而引导信贷资金流入到促进国家环保事业的企业和机构,并从破坏、污染环境的企业和项目中适当抽离,实现资金的“绿色配置”,促进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绿色信贷强调信贷资源的配置对于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有效利用程度,强调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在经营活动中的环保意识,强调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在投资行为中要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要注重对环境污染的治理,要注重环保产业的发展,促进金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绿色信贷是传统信贷的延伸与发展,从金融活动过程来讲,它与传统信贷是一致的,都是聚集社会上的闲散资金,调剂到需要资金的部门与地区。然而,与传统信贷相比较,绿色信贷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它强调人类社会的生存环境利益,将对环境的保护、资源的利用作为考核的标准之一,并积极通过自身的活动引导经济主体去关注自然生态平衡,减少环境污染,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维护人类社会长远利益和长远发展;它强调金融活动的发展与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相协调,实现金融、经济、社会持续发展。进一步说,绿色信贷实质上包括两层含义:一是金融机构要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政策,在投融资决策中考虑潜在的环境影响,把与环境条件相关的潜在回报、风险和成本融入日常经营业务中,通过引导信贷资源的配置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二是金融机构自身要注重可持续发展,避免因追求短期经济利益而将信贷资源过多地投向高耗能、高污染、高风险行业,而不考虑社会责任和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二绿色信贷服务产业转型的必要性及内在机理分析(一)山西产业转型需大力发展绿色信贷山西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地区,经济发展主要依赖资源开发,产业重型化特征突出,新型工业发展滞后,低碳约束压力大,生态环境破坏严重,转型迫在眉睫。绿色信贷是银行等金融机构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将经营活动与改善环境结合在一起的一项重大举措,是实施节能减排的有力金融杠杆。发展绿色信贷,严格控制制造业中“两高一资”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的授信,调整贷款重点,将信贷支持从重型制造业向传统产业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变,能有效促进产业转型;发展绿色信贷,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融入信贷政策、业务管理、流程和产品设计等各个环节中,实现资源配置上优先向绿色产业领域倾斜,能有效促进产业转型;发展绿色信贷,通过经济手段迫使企业将污染成本内部化,使企业事前自愿减少环境污染,能有效促进山西产业转型。山西产业转型离不开绿色信贷的支持。然而,为山西产业转型提供金融支持的山西银行业却存在严重的信贷投向集中问题,大量的信贷资源投入到资源型产业,这大大加剧了现存的产业结构矛盾。首先,从全省非金融企业[1]融资结构看,山西企业融资过度依赖银行信贷,贷款所占比重一直处于绝对优势,以2011年为例,全省非金融企业融资总量为2303.9亿元,其中贷款占69.2%,债券和股票两种融资模式占比为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