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地层压差漏失分析研究压裂漏失论文导读::漏失机理是研究地层发生漏失现象以及对漏失地层特征进行定量分析的基础。本文将漏失现象划分为压差漏失和压裂漏失,通过模拟U型管研究分析了不同岩性压差漏失的机理;借鉴油田注水开发的模型,给出了压差漏失的漏失量和漏失速度计算公式;对新疆百泉1井、冀东油田老爷庙地区和伊朗TABNAK气田的漏失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发现,压差漏失概念的提出,为深入分析漏失压力奠定了基础,有助于进一步深入进行地层漏失机理的研究;易漏地层漏失类型主要是压差漏失,压裂漏失很少发生,所以在安全钻井密度窗口分析以及钻井工程设计中需要建立适合漏失地层的漏失压力曲线,并把压差漏失作为主要的预防对象。论文关键词:井漏,易漏地层,漏失机理,压裂漏失,压差漏失1引言井漏是指在钻井、固井、测试等各种作业时,工作液在压差的作用下漏失到地层中的一种井下复杂情况,是钻井工程技术难题之一[1-2]。根据漏失通道形成的主要原因,目前将漏失分为自然漏失和压裂漏失两大类。自然漏失是指地层中的孔隙、裂缝或洞穴发育、存在天然的漏失通道,各种工作液在井筒内液柱压力的作用下,克服流动阻力漏失到地层。压裂漏失是由于井筒中液柱压力过大,压裂地层进而产生人为的地层裂缝,导致漏失现象的产生[4-6]。文章将漏失分为压差漏失和压裂漏失两大类,提出地层压差漏失的概念,并对不同岩性的压差漏失机理进行分析研究;借鉴油田注水开发的模型,给出了压差漏失的漏失量和漏失速度的计算公式。2压差漏失机理分析压差漏失是钻井液在压差的作用下,沿地层中固有通道进入地层的现象。其漏失机理可从压差、岩性、漏失地层特性、钻井液性质等方面分析。主要关注其中客观因素,因此按照不同岩性对漏失机理进行阐述。可以用模拟U型管来解释压差漏失的机理。如图1所示,U型管左半边表示井筒和钻井液,右半边表示地层岩石和孔隙流体。假设钻井液的密度与孔隙流体密度相等,当钻井液柱压力(液位)等于孔隙压力(液位)时,左右液柱平衡,没有流体移动——没有漏失;当钻井液柱压力(液位)高于孔隙压力(液位)时,如图2所示,左右液柱不平衡,发生流体移动——钻井液(左管)向地层(右管)一边移动——发生漏失。显然,如果钻井液密度高于孔隙流体密度,即使两边液位高度相等,钻井液柱压力高于孔隙流体液柱压力,左右液柱不平衡,发生流体移动——钻井液(左管)向地层(右管)一边移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油气重大专项“深井钻录、测试技术和配套装备”项目(2011ZX05021)部分研究成果。——发生漏失。图1左右液柱压力平衡时的U型管(砂岩)图2左右液柱不平衡时的U型管(砂岩)这个压差漏失模拟分析是以砂岩为例进行的;只要漏失通道的连通性好,对其它岩性也能成立。模拟U型管也可以用来解释溢流和采油的原理,这时地层流体压力大于井内液柱压力,地层流体向井内流动。国内专家学者研究表明,压差漏失的漏速与压差成线性相关关系,可以建立漏速方程。例如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金衍教授建立的塔中1号构造漏速方程[3]:颗粒灰岩段的漏失方程(1)含泥灰岩段的漏失方程(2)其中,△p为井底压差,MPa;Q为漏失速度,m3/h。另一方面,漏速与孔隙度成正相关。孔隙度大(大于50%)、连通性好、渗透率很高,钻进时地层极易发生漏失。漏速还与钻井液粘滞性负相关,粘滞性越强,漏速越低。不同岩性的岩石,一般可分为5种:粘土岩,砂、砾岩,碳酸盐岩,火成岩,变质岩。一般来说,泥、页岩发生井漏的可能性较小。(1)泥岩(粘土岩)。黄土是粘土岩中比较特殊的一种,其主要成分是粉砂和粘土;黄土层具有多孔性和多洞性、节理发育、结构疏松、渗透性等特点。黄土孔隙度高达40%~50%,有大量根管和垂直方向的孔洞;其垂直方向的渗透性与水平方向的渗透性差异很大,垂直方向的渗透系数比水平方向的渗透系数大4.5~37.5倍,垂直节理有时延伸到地面,构成漏失通道。此外,当流体进入黄土后,黄土的大孔隙结构降低了土粒间的粘结力压裂漏失,使结构变形,产生集中渗流,形成很多地下空洞和暗流隧道,进而演变成洞穴,构成了特殊漏失通道,使井漏更趋严重。(2)砂、砾岩砂、砾岩埋藏深度范围较大,浅部地层与中、深段的孔隙发育、分布有所差异。对于埋深较浅的地层,砂粒或砾石受成岩作用较小,多为未胶结和部分胶结(胶结程度较差);在中、高渗地层中,孔隙是主要漏失通道。砂、砾岩孔隙按其成因可分为原生孔隙、次生孔隙和混合型孔隙等三类。较深井段的岩石经过较强的成岩作用,大多属于低孔、低渗的砂、砾岩层,一般不易发生井漏。裂缝尽管所占砂、砾岩孔隙度极低(如火烧山二叠系砂岩裂缝孔隙度仅为0.18%),但渗透性高,构成漏失通道,钻井过程引起严重漏失。(3)碳酸盐岩碳酸盐岩的孔隙比较复杂,表现在形状复杂、多期形成复杂、孔隙内充填和溶解的作用与成效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