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4
2/4
3/4
4/4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大学生创新素质培育视域下的校园文化研究摘要:教育的核心是培育人才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大学在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当务之急是注重创新文化建设。本文从创新型人才培育和校园文化创新间的内在关联探讨出发,解析当前创新型校园文化缺失下的大学生创新素质培育现状,从营造创新氛围、活跃创新主体、培育创新土壤等三个层面提出以校园文化创新促进大学生创新素质养成的对策,为社会培育创新型人才。关键词:大学生创新素质培育校园文化一、高校创新型人才培育呼唤创新型校园文化创新能力是当今世界范围内经济和科技竞争的决定性因素。教育的核心是培育人才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大学在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当务之急是注重创新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对学生创新素质的培育和竞争优势的确立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大学要提供全面的人才支持,必须深刻认识校园文化的价值和其所肩负的使命。校园文化的发展和创新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造就一代新人,也是大学应当承担的一项重大文化使命。要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培育创新型人才,引领社会文化,首先必须发展、创新大学的校园文化,发展大学的个性文化。(一)创新素质的内涵创新的主体是人。创新人才是指有高度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能创造人类前所未有的新思想、新事物的人才。大学生的创新素质,是指大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在创新活动中发挥作用的相对稳定的基本品质或素养。大学生的创新素质是一种综合素质的体现,大都表现为一种创新的潜能,一种创新的潜在的素质。(二)校园文化的内涵校园文化是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主要包括一定的物质环境和文化活动。校园文化的发展既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会交往、沟通与合作,以健康、积极的人格和心态适应社会,也能培养学生的求真意识和创造力,激励学生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加强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二、当前创新型校园文化缺失下的大学生创新素质培育现状传统的教育模式重知识灌输轻智力启发,培育出的学生缺乏独立性、个性和思考力,自然也就缺乏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据调查,高校大学生普遍存在问题意识薄弱、创新能力不足的缺陷。(一)创新目标模糊。如果不清楚创新的目标,学生难免忽视对自身创新素质的培育。大学生们时常面临这样的尴尬境遇,一方面感觉自己能做的工作好像很多,另一方面却不清楚自己适合哪份职业。这导致有些毕业生工作选择上没有方向性,有点随波逐流。(二)创新动力不足。高校为社会服务的职责难免使校园文化渗透市场化的价值取向,大学中的许多活动更功利、世俗。这扰乱了学生的价值观念,使学生的创新动力匮乏。学生缺乏创新的源动力,缺少最本真的激励。(三)创新能力偏弱。缺乏核心竞争力也是需加强学生创新素质培育的关键因素。传统的“接受”文化使青年学生习惯于循规蹈矩,不善于独立思考,不敢质疑提异,不愿接受多元共存,只是一味地用所谓的传统、经验和惯例包装自己的头脑,最终导致个体的平庸。三、以校园文化创新促进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培育校园是学校精神、学术和文化的载体,是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重要基地。探索建立“开放、多元、竞争、有序”的校园文化格局,有利于创新思想的诞生和孕育。(一)坚持校园文化的精神引领和支撑作用,浓厚校园创新氛围1.坚持校园精神文化的引领性。大学引领文化的功能体现在继承并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借鉴并传播先进的外来文化、创造并培育引领时代的新型文化。大学是社会文化的辐射源,大学的文化创新性对于社会有一种引领的作用。这种新型文化涵养着校园学子,能唤醒学生人格的心灵,激活大学生的创新潜能。2.坚持校园精神文化的个性。发展大学的创新文化需要建设大学的个性文化。有个性的大学文化才能形成丰富多彩的、不同大学之间互补、和谐的整体大学文化,才能培养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人才,从而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坚持大学的文化个性,确立个性鲜明的、先进的科学的教育理念和办学理念,培育特色的大学精神,能在师生间形成巨大的凝聚力,使创新成为大学生自觉自愿的行为。(二)积极培育校园文化的创新点,提升学生主体的创新能力1.建立新型的师生互动关系。师生关系的好坏对学生的人格和素质养成有着最直接的影响。一位西方教育家讲过,大学的本质在于把一群优异的年轻人聚在一起,让他们的创造力互相激励,产生使他们终身受益的智慧。大学的教学应为年轻人创造营造一种学生主动,学校、教师、学生互动,教师与学生同为知识探究者的文化氛围。这种新型的师生互动关系能建构一种更有成效的互相激发智慧和创造力的环境,使学生素质得以提高、主体性得以弘扬,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能量也得以释放。要建立一支敢于探索、富有创新意识的教师队伍,能够把创新性的思维传递给学生,在关心学术发展的同时更关心学生的成长,让学生成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