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5
2/5
3/5
4/5
5/5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关于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摘要】近年来营口市民营经济发展迅速,成为支撑地区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但与先进地区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本文以问题为导向,提出实现民营经济进一步高标准发展,必须全力推动民营经济转型升级、进一步全力优化发展环境、大力推进“双创”、着力破解突出问题、完善政企沟通互动长效机制等几点建议。【关键词】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营口市民营经济是营口市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板块,已经成为东北地区民营经济最活跃的城市。同时,民营经济的发展仍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一是总量不大、优质企业数量少。规模以上民营企业1765户,占民营企业总数的3.5%,进入全省民营企业100强12家,进入全国民营企业500强1家,主板上市企业仅1家。二是多局限在传统产业。“老字号”、“原字号”产品居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比不足20%。三是发展环境竞争力与先进地区有较大差距。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打造东北民营经济最亮名片的目标。为全力推进民营经济新高质量发展,为全省民营经济发展做出示范,提出如下建议。一、全力推动民营经济转型升级大力支持民营企业技术改造、数字智造、基础再造,逐步走高端化发展之路。推进龙头企业和有潜质的中小企业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培育壮大创新型企业群,建立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推动"个转企"、培育规模宏大的种子企业,推动"小升规"、壮大规上企业集群,推动"规升级"、打造行业一流的龙头企业,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雏鹰企业—瞪羚与独角兽企业”的梯次培育体系,形成科技企业发展的区域品牌效应,走规模化发展之路。搭建创新载体吸引更多创新型企业落地。依托开发区、高新区、自贸区、综保区叠加优势,主动承接沈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辐射作用,主动对接国家“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开展科技招商引资,吸引更多的研发中心和科技型企业落户营口。引导更多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支持深耕主业,培育国內、国际细分市场的单项冠军,并能与大企业、大项目建立稳定的配套关系。探索用自贸区建设"企业苗圃",实现更高水平引进来、走出去,走国际化发展之路。二、进一步优化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把制度创新优势转最为民营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全面实行权责清单制度,最大限度精简行政审批事顶,确保“放到位”;落实事中事后监管责任,对新产业新业态实行包容审慎监管,确保“管得住”;依托数字政府建设,全面实现“一网通办”,真正让企业“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大力减少服务环节,提升服务效率、创新服务方式,确保“服好务”。完善激励机制,加大对“庸、懒、散、慢、乱”的人和行为的惩处力度和舆论监督。优化营商环境。全面落实国家和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坚决摒弃“官本位”思维,强化“店小二”意识,做好“保姆式”服务,着力打通政策“最后一公里”,深入落实项目和企业全周期帮扶制度,做到无事不扰、有事不推。研究出台规范政商交往的相关意见,鼓励积极与企业家正常交往,敢“亲”真“亲”。让“营商环境就是我们自己”深入人心,营造人人都是营商环境的社会氛围。抓实营商环境评价“一把手”工程,全面对标国内先进地区、对标国际规格,靶向整改提升,推动我市营商环境发生质的变化和飞跃,为来营投资兴业营造优质发展生态。三、着力破解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全力减税降费,进一步增强民营企业获得感。实质性降低企业负担,全力打好企业减负“组合拳”,让民营企业轻装上阵。要降低税费成本。密切关注、切实落实中央和省降费减税各项政策,对必征必收的税费坚决就低征收,对小微企业、科技型初创企业实施普惠性税收免除。降低要素成本,企业成本中用地、用能、中介服务、人工等占了相当部分,要想方设法予以降低,要切实在用地、用能、用工等方面加大对企业的支持力度,加强探索创新,切实落实好相关政策措施。全面开放经营性电力用户市场化交易准入,实行负面清单管理。改善民营企业融资环境,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聚焦重点产业发展,大力发展产业链金融和供应链金融,推进企业改制上市“星火计划”,提升“金小二”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数字金融服务水平,鼓励银行和担保机构依托“金小二”综合金融服务平台的数据,为企业提供“信保贷”“信用贷”等信用贷款,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四、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升“双创”质量,拓宽“双创”领域,全面激活民众的创造力,为我市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源头活水。要全面梳理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开展政策落实督查,及时掌握、梳理扶持政策落实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要不断完善扶持政策体系,扩大政策扶持范围,研究探索适当延长扶持政策的年限,探索由扶持初始创业活动向适度把二次创业活动纳入其中发展,支持有创业热情和创业能力的群体开展的理性创新创业活动,提高政策知晓度,尽可能让政策家喻户晓。加快创业创新孵化载体建设,提升现有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