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4
2/4
3/4
4/4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加速提升军校学员信息素养之浅见摘要:在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培养具备信息素养、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能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的高素质军事人才,是从根本上推进和保证部队战斗力生成的基础环节。本文就如何培养军校学员的信息素养进行探讨。关键词:军校学员;信息素养;培养人是战斗力生成中最活跃、最具决定性的因素。人类军事发展史表明,谁掌握了高素质的军事人才队伍,谁就掌握了先进的战斗力。要促进部队战斗力的生成,根本在人,“瓶颈”也在人。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新质战斗力生成模式的核心,是以提高信息能力为主线,遵循信息原理,在战斗力生成各个领域注入信息元素,打造适应信息化战场需要的新型战斗力体系。因此,信息素养已成为促进战斗力生成的现实工具,院校作为部队人才输出的重要基地,承载着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军事人才的重任,更应以战斗力的生成为牵引,最大程度地挖掘军校学员的信息素养,在提升战斗力生成能力中的附加值,积极探索提升军校学员信息素养的最优路径。一、更新信息人才培养观念一是瞄准信息化建设的目标。用“信息主导”观念指导人才培养,最根本的是要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型。培养掌握丰富的信息知识、能准确操纵数字化武器装备、具有信息决策与控制能力的信息化人才,是我军信息化建设和打赢信息化战争的内在要求。二是改变信息人才培养模式。以往的信息人才培养过分强调武器装备对任职岗位的应急需求,因此,应更加关注信息人才全面素质的提高,增强其发展潜力和长远发展的后劲。要跟踪现代科技发展前沿,超前培养信息化人才,把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信息化知识型人才上来,从而全面提升学员的信息素养,以满足未来战场对创新型信息化军事人才的需求。二、优化信息技术课程设置一是应以信息意识的培养为先导。当前的军校信息技术课程仍以计算机知识、网络知识的讲授为主,而忽视信息素养的全面培养。因此,从学员自身发展来讲,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应使其能够认识到信息的重要作用,培养其对信息的敏感性和洞察力,能迅速有效地发现并掌握有价值的信息,并善于将信息现象与相关工作、生活、学习联系起来的意识。二是应以信息能力的形成为根本。要在日常设置大量的具体任务的操作训练,使学员在理论和实践上均能达到相应的标准,具备通识信息技术技能。而信息伦理道德和信息安全教育则应贯穿信息技术课程的始终。通过这样按部就班、循序渐进的过程,实现学员信息素养的整体提升。三、完善校园信息基础设施一是完善信息网络建设。信息网络建设是信息素养提升的前提,信息基础设施的完善,而信息网络建设是重中之重。军校应着力建设性能优越、功能完善、使用便利、保密性能高的数字化校园,构筑以办公室、教室、实验室、学员宿舍以及图书馆等校区公共场所为主的网络系统。使学员可方便快捷地利用网络,满足日常信息素养提升的需要。二是完善信息资源建设。相对互联网的海量信息,“军网”的资源比较单一,信息的时效性相对较差,因此,教育信息资源的建设问题已成为信息素养提升的最大瓶颈。为此,应当建设内容完善、实时更新、检索方便的信息资源库;建立包含相关学科专业的网络课程、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素材、试题试卷库等内容在内的完备的教学资源库;建立包括专业图书、专业论文、学位论文等内容的学术资源库。四、拓宽信息素养提升渠道一是注重信息素养的日常养成。课堂教学并非培养学员信息素养的唯一渠道,信息素养教育也不能单纯依赖课堂讲授和实践来实现。通过语言和文字等传播方式来进行教育并非最有效的途径,而应当在学员日常学习生活中注重培养。通过开展信息技术、信息道德与信息安全保密知识竞赛、辩论赛等形式提高学员对相关内容的认识和了解程度,引导学生感受信息文化内涵,批判性地理解信息技术、科学合理地利用信息资源以及自觉地维护信息安全。二是开展信息知识的专题讲座。通过开展“信息资源获取与利用”、“光盘数据库”、“电子期刊”、“图书检索利用”、“专业信息资源与利用”等讲座,鼓励和引导学员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多借助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来解决具体问题;利用网络信息化教学环境,如网络课程、虚拟实验室等来辅助学习、丰富知识;通过论坛、讨论组等方式提高与他人沟通合作的能力。五、建强院校信息教育团队一是重视培养引进。在加大信息资源库与信息设施、信息系统、信息网络等基础结构的建设与投入的同时,要重视对信息管理学、情报学、现代教育技术、网络技术和其他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的专家学者、学科带头人及教职员工等信息资源的开发者、提供者、管理者的培养与引进,建立起专业性强、层次高、能力过硬的信息化教育队伍。二是加强岗位练兵。全面提高教员队伍的信息素养,要鼓励教员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大力提倡和推广参与式、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互动模式,以及案例教学法、模拟训练法、问题解决教学法、研讨式课程等基于研究和探索的教学方法,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思想、课程设计、教学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