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区域发展差异的解释基于劳动分工理论和Shapley值分解方法论文导读::中国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特征,并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产生了较强的阻碍作用。基于上述背景,本文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定义为由于横向分工和纵向分工效应导致的生产性服务业的出现和发展。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个涵盖教育和创新的生产服务业发展模型,得出了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内生机制。另外,本文利用2001-2007年的面板数据估计出生产性服务业的面板协整方程,然后以协整方程为基础利用Shapleyvalue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区域差异进行了分解。夏普里值的分解结果表明:省际地理固有因素、制造业市场的交易效率对于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差异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因素,其贡献程度分别达到了30.36%和26.87%,排在第3到第7位的分别为城市化水平、交通、信息、金融和教育市场的交易效率,01-07年其平均贡献率分别达到了22.36%、19.10%、15.23%、10.83%和7.54%。最后,本文得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论文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区域发展差异夏普里值一引言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便是生产性服务业在各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趋提高,其与一、二产业间的联系日益紧密,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一种重要力量,这一结论也为“配第克拉克定理”所证实。但是,我国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现状(生产性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过低)却不太乐观,并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距。本文利用06-07年相关数据进行计算后发现,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最高的地区为广东(3965.6亿),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最低的地区为为西藏(26.3亿),相差达到150.78倍;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最高5地区总和是最低5地区总和的20.75倍。区域差距还呈现出“断层的梯度性”和“明显的集聚性”。其中,“断层的梯度性”表现为:第一梯度为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超过2000亿的地区,包括广东、北京、上海、江苏、山东、浙江、河北;第二梯度为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处于3171320亿间,包括吉林、重庆、广西、山西、陕西、江西、黑龙江、内蒙古、云南、天津、福建、四川、安徽、湖南、湖北、河南、辽宁在内的17个省市(自治区);第三梯度为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在200亿以下的地区,包括宁夏、青海、西藏。这种梯度性同样体现在生产性服务业的5大类行业增加值、生产性服务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生产性服务业年末就业人数上;“明显的集聚性”表现为: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最高的7地区总和占全国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56.1%;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最低的7地区总和占全国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4.26%;剩下的17个省市的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比较接近,不过其总和只占到全国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的39.64%。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对于现代经济增长以及产业升级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其区域失衡势必会影响到制造业以及经济的增长,并进一步阻碍到产业升级的实现。因此,理清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内生机制,并对其差异程度进行深入分析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也构成了本文的努力方向。本文剩余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二部分首先对相关领域进行文献综述,并得出本文的研究思路;第三部分则在第二部分的基础上建立理论模型,并得出核心结论;第四部分则通过实证检验上述结论;第五部分得出结论毕业论文的格式,并指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二文献综述生产性服务业,是指那些被其他商品或服务的生产者用作中间投入的服务(格鲁伯、沃克(1993))。对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内生机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一)需求视角需求视角的一个突出特点便是利用相关的统计方法对于影响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进行罗列,然后构造相应指标进行统计上的检验来确定最终的影响因素,具体成果包括李江帆(1994),江小涓、李辉(2004),倪鹏飞(2004),顾乃华(2005)。其中,李江帆(1994)认为影响服务需求的主要因素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城市化水平、人口密度、服务产品的输出状况论文开题报告范例。江小涓、李辉(2004)使用26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分析了人均收入、城市规模、人口密度和城市化水平与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就业比重的相关关系。倪鹏飞(2004)借助模糊曲线原理,界定了对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增长具有关键作用的因素。顾乃华(2005)借助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描述了19922002年间我国服务业增长效率的时序特征和区域特征。(二)供给视角从供给视角来分析影响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的基本方法与上相同,但其所考虑的因素从需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城市化水平等因素)转移到了供给(劳动生产率),这方面的成果包括。程大中、陈福炯(2005),顾乃华、李江帆(2006)。其中,程大中、陈福炯(2005)分析了我国服务业的地区相对密度及其对服务业效率的影响。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