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产城融合发展水平测度与提升对策刘凤伟刘贺凯引用格式:刘凤伟,刘贺凯.产城融合发展水平测度与提升对策:基于河南省地级市的比较研究[J].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2(4):47-55.中图分类号:F29文献标识码:ADOI:10.12186/2021.04.007文章编号:2096-9864(2021)04-0047-09Measurementandpromotioncountermeasuresonthelevelofindustry\|cityintegration—Comparativeresearchbasedontheprefecture\|levelcitiesinHenanprovince关键词:产城融合;城镇承载功能;主成分分析摘要:产城融合在我国不同地区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也面临不同的挑战和发展路径。从产业综合发展水平和城镇承载功能两个维度选择27个指标构建测度指标体系,对河南省产城融合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河南省产城融合总体发展水平不高,且各城市之间存在明显差异;郑州、洛阳属于高度融合型城市,焦作属于中度融合型城市,新乡、南阳、许昌、安阳属于低度融合型城市,平顶山、开封、三门峡、漯河、驻马店、鹤壁、商丘属于基本分离型城市,周口、濮阳、信阳属于严重分离型城市。提升河南省产城融合度,应推进产业集聚与技术创新,培育主导产业与优化产业结构,完善城市功能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进入新世纪以来,伴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我国许多地方出现了产业发展与城市发展不协调的现象,即“产城分离”。推进产业与城市融合发展,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有学者就我国产城融合发展问题进行了一些研究。关于产城融合水平测度方面,周作江等[1-2]运用熵值法和协调度模型分别测算了珠海市、长株潭城市群的产城融合发展程度,得出了产城融合水平不断提升、城市功能建设有待加强、产业结构有待提升、公共服务因子和居民收入对产城融合作用突出的结论;汪洋等[3]测算了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产城融合度,并提出了该区域协同发展的策略;唐世芳[4]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研究了广西的产城融合发展情况,并基于广西各区域的特点提出了产业、城市和人口高效协调发展的对策;马德彬等[5]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熵值法对徐州市铜山区产城融合水平进行了评价。关于产城融合的实现路径方面,张道刚[6]提出,产业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城市是产业发展的载体,产城融合的关键是使产业园区和城镇社区在互促发展中达到空间整合、功能融合;颜丙峰[7]研究了山东省产城融合发展状况后提出,产城融合应当从功能融合的视角出发,探究在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产城融合的动力机制和有效实施路径;刘珂等[8-9]通过对产业新城的研究,提出了通过产业新城建设推进产城融合发展的策略。从现有研究成果看,大部分研究针对的是经济较为发达的省份或城市,以及部分城市群、城市新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对相对落后的我国中西部地区开展的研究还比较少,尤其缺乏对不同城市产城融合发展水平的比较研究。不同地区的产业发展和城市发展处于不同的阶段,产城融合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实现路径也存在差异,因此,应针对不同区域、不同城市的产城融合发展情况进行比较研究。鉴于此,本文拟聚焦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河南省,在构建产城融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和测度方法的基础上,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与熵值法相结合对河南省17个地级市产城融合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和比较,在此基础上探讨影响河南省产城融合发展的主要因素,最后从实现产、城、人融合发展的角度提出促进河南省产城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一、产城融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1.产城融合的概念解析产城融合是在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中提出的一个新理念,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产城融合进行理解。其一,人本导向。产业、城市、人口之间的协调发展是产城融合的出发点,人是产城融合发展的核心因素。产城融合应以人的发展为基本目标,在完善城市基础设施的前提下,重点关注产业发展、就业、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就医条件、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等问题。其二,空间整合。在城镇化进程中,应结合各产业的特点和城市各功能区的特有功能,促进产业与城市功能区的转型与升级,同时精确规划包括产业集聚区、生活居住区、商业服务区、生态保护区等在内的多组团功能分区,实现产业与人口在城市各功能区的合理布局。同时应注重资源环境的良性开发与利用,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背景下将绿色发展模式作为新常态,使居民生产与生活融入新空间。其三,功能融合。在产业集聚方面,应逐步形成以各类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综合试验区等一大批产业集聚区为依托的经济增长极,不断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发挥集聚优势,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在城市功能方面,应完善产业集聚区内外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完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