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5
2/5
3/5
4/5
5/5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大港滩海区古近系储层类型及此生孔隙成因分析摘要:通过岩心观察、岩石物性统计和砂岩薄片鉴定等方法研究,对表明大港滩海区古近系孔隙类型主要可分为原生孔隙和次生孔隙两大类,并且次生孔隙以次生粒间孔为主,铸体薄片、图像分析及阴极发光研究结果表明,大港滩海区存在两个次生孔隙带:次生孔隙的形成与长石及岩屑的溶蚀,粘土矿物的脱水,沉积相及烃源岩的空间组合,深层异常高压有关。论文关键词:大港滩海区,储集层,次生孔隙0前言大港滩海区南北由北部燕山褶皱带和南部埕宁隆起所夹持,东西由5米水深线至枯潮线范围内,面积约2130平方公里。工区内油气藏具有多断块、多含油层系、多油水系统的特点,其分布及富集程度除受构造背景影响外,储层发育程度亦主要影响因素之一。滩海区古近系储层孔隙类型以次生粒间孔为主,伴有少量的铸模孔和组份内孔,笔者从试验分析数据、测井解释孔隙度和渗透率数据入手,分析微观储层影响因素,探讨储层类型及次生孔隙纵向上的发育规律,希望为大港油田滩海区的勘探开发提供有益指导。1、储层孔隙类型及演化通过岩心观察、岩石物性统计和砂岩薄片鉴定等方法研究,表明大港滩海区古近系孔隙类型主要可分为原生孔隙和次生孔隙两大类,并且次生孔隙以次生粒间孔为主,原生粒间孔较少,而次生粒间孔以溶蚀粒间孔为主,其次为粒间铸模孔,组份内溶孔(主要为颗粒和粒内溶孔、胶结物内溶孔、少量交代物内溶孔),局部发育裂缝。大港滩海区古近系孔隙演化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原生孔隙阶段、混合孔隙阶段和次生孔隙阶段。但不同井区、不同井段由于所处的成岩阶段不同,次生孔隙的发育程度不同,原生到次生孔隙的演化过程也存在差异。总的来看,深度小于2200米的范围以原生孔隙为主,成岩作用主要为机械压实作用,孔隙度与埋藏深度之间呈线性反比列关系。2200—3400米范围为混合孔隙阶段,成岩作用以机械压实、溶解作用和胶结作用并存的特点,各种成岩作用对孔隙的演化均有明显的影响,此阶段孔隙度随埋藏深度变化总体趋势是逐渐减少。深度大于3400米的范围为次生孔隙阶段,砂岩中原生孔隙基本消失,成岩作用以溶解作用、胶结作用和交代作用为主(图1)。图1港深78井岩石密度和孔隙度随深度演化图2、古近系砂岩储层次生孔隙成因分析通过铸体薄片、图像分析及阴极发光分析,大港谈海区存在两个次生孔隙发育阶段:3400-—3700米、3900—4200米;但不同井区、不同井段由于所处的成岩阶段不同,次生孔隙发育的程度不一样,储层物性相差很大。2.1次生孔隙成因与长石及岩屑的溶蚀有关大港滩海区下第三储层以长石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为主,成分成熟度较低,表现为长石高,石英和岩屑含量较低,沙二段石英24%—55%,平均32%,长石25%—60%,平均51%,岩屑6—28%,平均17%;沙一段石英20%—46%,平均33%,长石20%—60%,平均43.5%,岩屑12—26%,平均23.5%。滩海区次生孔隙在铸体薄片和扫描电镜下,可以明显地看到长石和岩屑的溶蚀现象,长石的溶蚀有利于石英次生加大,石英加大发育与溶解作用强的层位相伴生,溶解作用越强,硅质增生的丰度越大(图版1),说明了低成熟石英加大呈自形晶状砂岩中的硅质,一是可能来源于长石的溶解产物,二是可能是次生粒间孔为石英的加大提供足够的空间,其机理为:2NaAlSi3O8·CaAl2Si2O8+4H++2H2O→2Al2Si2O5(OH)4+4SiO2+2Na+(溶液)+Ca2+(溶液)2KAlSiO3+H2O+2H+→AL2Si2O5(OH)4+4SiO2+2K+图版12.2次生孔隙的形成与粘土矿物的脱水作用有关根据港深78井I/S混层中蒙皂石的含量和有序度可将粘土矿物的演化划分为以下几个带,埋深小于2200米为蒙皂石带,I/S混层中蒙皂石层大于75%,无序混层;2200—2700米,为渐变带,I/S混层中蒙皂石层占50—75%,无序;2700—3400米,为第一迅速转变带,I/S混层中蒙皂石层占35—50%,有序度为无序与有序并存;3400—4200米,为第二迅速转变带,I/S混层中蒙皂石层占15—35%,有序度为有序混层;4200米以下,I/S混层中蒙皂石层含量小于15%,粘土矿物转化进入超点阵有序混层带。在粘土矿物的演变过程中,随着埋深和温度的增加,蒙脱石发生脱水作用变成伊利石。主要表现为出现两个迅速转变带,转化过程中释出的层间水,为有机酸的运移提供了载体和动力。在滩海区第一迅速转化带和第二迅速转化带分别与次生孔隙发育带相对应。2.3次生孔隙的形成与沉积相及烃源岩的空间组合有关砂体与富含有机质的烃源岩相邻—沉积相控制次生孔隙的分布。次生孔隙的形成要求有丰富的有机酸和(或)酚等溶剂进入砂体,发生溶解作用。而这些溶解流体主要来源于烃源岩中有机质的演化,砂体和烃源岩相邻,有机质演化过程中生成的流体很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