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5
2/5
3/5
4/5
5/5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循证护理对慢性胆囊炎患者痛苦度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慢性胆囊炎患者痛苦度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60例慢性胆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8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给予观察组患者循证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经不同护理方式后的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痛苦度、护理满意度及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76/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25%(69/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5%(4/8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75%(11/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率与重度疼痛率分别为77.5%(62/80)和10%(8/8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5%(68/80)和15%(10/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5%(76/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25%(69/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后生存质量评分均显著优于护理前,且护理后观察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胆囊炎患者采用循证护理干预能够促进治疗效果有效提升,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护理满意度,从而有效提升患者生存质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关键词】循证护理;慢性胆囊炎;痛苦度;生存质量;护理满意度慢性胆囊炎即因结石等病因引发的病程迁延,进而反复发作的胆囊炎症性病变。其临床症状表现较轻,甚至无明显症状,因此不易被发现。循证护理作为现代医学逐渐进步的现代化护理方法,在临床上逐渐被广泛关注。循证护理在慢性胆囊炎中的逐步应用也取得了一定效果,为探讨循证护理对慢性胆囊炎患者痛苦度及生存质量的影响,现对我院近一年内收治的160例患者展开相关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于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60例慢性胆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80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44例;年龄36~68岁,平均年龄(49.6±3.4)岁;病程2.1~3.2年,平均(2.5±0.2)年;致病因素:胆结石66例,细菌感染14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42例;年龄38~69岁,平均年龄(51.2±1.2)岁;病程2.0~3.5年,平均病程(2.6±0.3)年;致病因素:胆结石65例,细菌感染1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致病因素等一般资料间比较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经超声检查、腹部X线及胆囊造影检查后,确诊为胆囊炎;②病程均≥2年;③均知情并自愿参与本次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伴有慢性胃肠道疾病者;②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等重型内科疾病者;③具有精神障碍者。1.3方法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包括随时监测患者体征症状,了解患者健康情况;定期查房,了解患者需求,与患者多交流等。给予观察组患者循证护理干预,主要包括如下内容:由肝胆外科优秀主治医师及护师组成循证小组,通过共同研究、探讨制定出具体的护理方案。具体方案如下:①提出循证问题。如导致手术患者非切口性疼痛原因,分析可能与膈神经牵拉、腹腔内弱酸环境、气腹气体湿度、体积等因素相关;②指导教育。给予患者基本的用药指导、健康宣教等。③围术期护理。术中给予患者连续高流量吸氧,维持100%血氧饱和度;术后给予患者持续吸氧6h,并给予其10min/次,3次/d连续性季肋部与肩背部按摩,连续操作2~3d。④饮食护理。为患者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并监督其落实,嘱咐其多食用高纤维素的蔬菜、水果等食物,禁食用肉类、牛奶、鸡蛋等高蛋白食物。1.4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结果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结果采用X²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分析观察组患者治愈40例,有效3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5%(76/80);对照组患者治愈32例,有效37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86.25%(69/8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表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组别治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对照组观察组P32(40)40(50)<0.0537(46.25)36(45)>0.0511(13.75)4(5)<0.0569(86.25)76(95)<0.052.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及痛苦度分析观察组中共4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