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4
2/4
3/4
4/4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学模式创新与改革策略研究温蕾摘要本文通过分析互联网对传统高等教育的影响,提出“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学模式创新的思路,探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学模式改革的策略,对当前高校教育教学实践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关键词互联网+教育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策略:G420:A2015年3月5日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代表一种新兴经济形态,通过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及互联网平台对生产关系、生产方式、生产要素的优化与集成作用,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从而创造新的经济发展生态。在“互联网+教育”的背景下,传统高等教育模式同样发生深刻的变革,高校教学模式如何顺应时代要求进行创新与改革,成为社会、高校及教师自身热切关注的问题。1“互联网+”对高等教育的影响1.1互联网促使高等教育资源由稀缺、封闭转向丰富、开放互联网超越时空的传播特性使得目前全球范围内信息和知识的获取更为广泛快捷,为教育资源的整合和分享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条件。近几年,国内一些高校也顺应通过互联网向大众传播教育资源的趋势:一类情况表现为在学校官方网站上开放各级各类精品课程,如上海财经大学精品课程网;一类情况表现为通过商业网站开发的互联网平台整合和传播课程或讲座,如网易公开课;还有一类情况表现为自2012年兴起的“慕课”,学习者可以此平台上更加系统深入地学习、交流甚至验证自身学习效果。1.2互联网促使高校教学方法和手段由单一转向多元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教材是知识及其他教育资源的权威来源,而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尽管长久以来,传统教育模式下的课堂教学方式也在不断地探索和改革,尝试对学生按需分类、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都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教师在课堂上的绝对主导权。在人人能够共享知识、传播知识、创造知识的互联网时代,全球性的知识库正在加速形成,各种优质教育资源通过互联网平台聚合在一起,使学习者能够随时随地按需获取自己所需的教育资源。2“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学模式创新思路2.1教学观念的创新“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校教师作为知识权威来源的角色受到挑战,教师应当明确自身在新型师生关系中的角色定位,由传统“知识和方法的传授者”身份转变为“知识和方法的传授者+理念和思维的引导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坚持自身课堂主导作用的同时,应当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性,在教学环节中设计“学生贡献”的环节,组织引导学生根据特定学习目标预习内容,并组建团队进行适当展示,从而全面生动地理解所学知识。全新教学理念的树立,有助于引发思想碰撞,提升教学效果,增进师生间的了解和互动。2.2教学内容的创新快速发展的互联网聚集海量的教育资源,成为“连接一切”的重要教育平台。青年学生所具有的擅于发现且易于接受新事物的特质,使得教师在备课和授课过程中应当比以往任何时候注重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趣味性。除了系统而扎实地掌握所教课程的知识框架和基础内容,教师还应当投入极大的努力借助互联网搜寻教学资源,用心架构课堂教学的内容体系,合理配置可供使用内容比例,真正使得教学内容既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又满足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实际需要。3“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学模式改革策略3.1充分尊重学生实际需求教育界专家认为,我国第一代教育以书本为核心,第二代教育以教材为核心,第三代教育辅之以辅导答疑与案例分析,第四代教育的核心则表现为以学生为核心。“以学生为核心”的教育在本质上是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导向设置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个体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遵循学生所学的专业学习和发展的规律,适应互联网高速发展引发的教学方式的转变,发展出一套适合学生实际需求、能够有效保障学习效果、满足学生自我成长以及今后职业发展的教学体系。3.2准确预判课程转型方向在信息高速发展并且互通互连的教育生态中,从表面上看课堂空间依然由上述要素构成,但实质上受“互联网+教育”的冲击,学生在当前课堂上的学习在其整个学习活动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小,课堂外的学习将会占据越来越大的比重。由此,课程教学的目标、内容、方式都应当进行转型以适应学生学习形态的变化。教师应当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在教学过程中准确预判课程转型的方向,更好地为学生提供教学服务。参考文献[1]荆全忠,邢鹏.“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教育探索,2015(9):98-100.[2]王少林.互联网快速发展背景下的高校教学改革[J].高教学刊,2015(11):41-42.-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