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南阳光电产业集聚区发展态势分析与展望南阳光电产业集聚区位于南阳城区西部,规划面积14.9平方公里,是南阳市中心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区“三位一体”的总体板块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南阳光电产业集聚区是河南省确定的180个产业集聚区中唯一的一个光电产业集聚区。一南阳光电产业集聚区发展态势分析2014年以来,南阳光电产业集聚区继续瞄准“南阳光电产业核心区、集约发展先导区、南阳出口贸易加工区”的发展定位,按照市委、市政府“一区一业”的要求,着力打造特色光电产业集群,经济运行稳中有升,多项经济指标居南阳市前列。(一)经济运行稳中有升目前,集聚区共入驻企业172家,2014年1~10月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9亿元,同比增长34%;预计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1亿元,同比增长26.8%。“四上”企业79家,2014年又新申报19家(工业13家、商贸物流3家、商业2家、建筑业1家),从业人员达到1.5万人。1~10月完成营业收入92.8亿元,同比增长23%;预计全年完成营业收入93亿元,同比增长17.3%。实现税收1.74亿元,同比增长12%;预计全年完成税收2.2亿元,同比增长10%。利用境外资金2910万美元,预计全年利用境外资金3000万美元;利用省外资金25.72亿元,预计全年利用省外资金27亿元,同比增长20%。集聚区综合竞争能力明显增强,在2014年上半年全市产业集聚区观摩评比中取得东片第1位;2014年前三季度全市各县(区)绩效评价中,集聚区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和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增幅位居中心城六区第1位;在全市统计站考评活动中,市统计局、市发改委给予集聚区统计站高度评价,荣获全市产业集聚区统计站建设第1位。(二)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累计投入资金9亿元,先后按照城市道路标准,建成了符合集聚区项目需要的道路网络;已建成集聚区3号、4号路东段、10号路,并投入使用。新增了标准化厂房22万平方米。投资3000万元,占地35亩,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的集聚区公租房项目已建成投入使用。配套完善了高低压电网,建成了110千伏变电站两座、220千伏变电站一座。升级改建了自来水厂,完善了一期供水系统。建成了垃圾处理站一座,日供气50万立方米的燃气供应站已经建成。牧原电子商务中心、研发大厦、规划展览馆等创新平台即将建成投入使用。日处理5万吨的污水处理厂已建成,排污管网正在建设。华腾花苑民族饭店、王府饭店集聚区分店已建成,新增了两套信号设施,完善了集聚区道路标线设置,重新规划延伸公交线路。沿线更换不锈钢候车厅4座,公交车已贯穿集聚区,实现了覆盖集聚区的通信、数字电视网络。集聚区水、电、路、燃气、通信、绿化等设施已初具规模,功能完善。(三)重点项目建设稳步推进2014年新开工建设项目14个,续建项目8个,拟签约项目5个,投产项目6个。总投资30亿元的荣阳实业整体搬迁项目、总投资3亿元的CNC生产项目、总投资2亿元的阿迪达斯产业园项目、总投资超10亿元的瑞格页岩气钻采收集设备项目、总投资1.5亿元年产10亿只锂电池的产业园项目、总投资2.3亿元的太阳能道路灯具项目、总投资1亿元的德士威数码新型材料项目等一批高端产业项目开工建设;赛格电子城项目,牧原研发、检测、商务“三中心”建设项目等续建项目加快推进;总投资3亿元的光学镀膜设备生产项目、总投资2亿元的汽车改装项目等有望近期签约。阿迪达斯产业园项目、年产10亿只锂电池产业园项目实现了当年引进、当年落地,当年生产见效。(四)综合保税区申报取得重大成果南阳卧龙综合保税区已经获批。南阳成为继新郑之后河南省第二家国家级综合保税区,南阳龙升工业集聚区也将成为辐射鄂豫陕周边区域的“孵化车间”,成为卧龙区乃至南阳市外向型企业的集聚地,对外向型企业的吸纳作用潜力巨大。保税区规划委托北京工业设计院的江西分院规划,规划分围网、卡口、海关商检大楼、查验平台、罚没仓库、巡逻通道、厂房和库房8项内容,目前已经提交第五稿,近期可进行评审。同时,坚持招商同步跟进,已签订入驻保税区项目3个,正在洽谈的项目5个。(五)产城融合持续提升推进统筹发展。在突出光电主导、提升工业比重的同时,统筹兼顾仓储物流、商贸金融等现代服务业,按照北工南商、工商结合、统筹发展的集聚区产业布局,加速壮大经济总量。鼓励集聚区企业积极雇用被占用土地村民,提高被占地群众收入,目前已有4200多名当地村民在集聚区务工。加快迁村改造。对集聚区内的村庄,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相结合,全面推进“村改居”工程,高标准规划新型安置小区。完善配套设施。占地35亩,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的集聚区公租房项目主体已建成。学校、医院、宾馆等居住配套设施也已经纳入集聚区建设计划,逐步实现产中有城、城中有产、产城融合的宜居新城发展目标。(六)“区中园”建设新模式雏形初现产业集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