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6
2/6
3/6
4/6
5/6
6/6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名村古镇的开发与保护开发与保护旅游论文导读::名村古镇的旅游开发与名村古镇文化的保护仿佛一对天敌,他们之间的矛盾一直困扰着人们。古村落和古城镇的保护,现在已经越来越被大家所重视。全国的乃至国内国外的有识之士,都参与到这个保护活动当中来,保护好我们这些个先人留下来的各种文化遗迹,把它继续传承下去,源源不断地流淌在我们中国民族的历史长河之中。论文关键词:名村古镇,开发与保护旅游1,相关概况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民族众多,多样地理、多种气候、多元文化,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古村镇。近年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从江苏周庄、浙江乌镇到安徽西递、宏村、江西婺源……,古村镇旅游成为一大热点。我国古村镇旅游开发的第一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为探索发展阶段。其特点是:发展旅游的古村镇数量不多;各村镇旅游接待数量在较小基数上快速增长;管理基本上处于自发状态;外来资本介入较少。第二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到21世纪初,为高速发展阶段。其特点是:开发旅游的古村镇数量迅速增加;品牌型的古村镇逐步形成,接待游客猛增;管理体制呈现不同模式;各种社会矛盾逐步显现。近7、8年时间为古村镇旅游为第三阶段,可称为之持续发展阶段。其特点是:开发或拟开发旅游的古村镇数量增加;古村镇旅游接待人次持续增长;各种管理模式自身发生变化;可持续发展、物质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共同保护、利益相关者、社区受益等观念受到重视。[1]从管理主体和机制角度而言,我国古村镇旅游的开发、管理模式大致可分为四种模式:其一是以江苏周庄为代表的政府主导经营模式;其二是以安徽西递村为代表的社区自主经营模式;其三是以安徽宏村、浙江南浔和浙江乌镇等为代表的外来企业主导经营模式;其四是其他模式。在不同的管理模式下,存在不同的利益格局和分配方式。2,名村古镇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目前,名村古镇的旅游业正日益快速地发展着,古村镇旅游业已成为我国旅游业的一大热点,发展旅游也成为实现古村镇经济发展和遗产保护的最常用、甚至唯一途径的背景下,然而古村镇旅游发展中也存在不少问题。[2]2.1.开发商对名村古镇过度开发全国来讲,有很多地区古村镇的保护都在与开发商发生关系,比如河南有些地方的古村落,他们承包给开发商。开发商就把原来居住在村落里的农民扫地出门,你给我都搬出去,然后这些东西就归我,我来开发,我来维修,我来整治,我来卖票。因为我们现在的这些古村落的开发都是卖票的,其实卖票这种方式,它不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应该是让大家进去村落以后再消费,这样就可能吸引更多的人。但是开发商往往不是这个目的,就可能会带来很多的副作用。2.2.旅游承载量过饱和一些名村古镇目前面临的最大的压力便是游客流量增加迅速,超过了目前这些名村古镇旅游容量允许的限度。尤其在旅游旺季,古镇内经常处于拥挤混乱的场面:幽静的水乡环境氛围被破坏,不仅无法正常游览,甚至对古迹、建筑等造成了破坏,即所谓“旅游公害问题”。其中,垃圾污染和水污染是两个比较严峻的问题。2.3.过度商业化倾向随着双休日和“黄金周”带来的旅游热,不少地方把开发旅游资源作为经济的增长点,名村古镇旅游更成为热中之热。在旅游业的发展直接造成了商业网点的大幅增加,特别是在主要游线上各类商店的开设及现代装修材料的采用,导致了建筑用途的改变和传统风貌的消退。同时,近年来不断膨胀的旅游业正在排挤着大量的有地方特色的小本生意,致使受保护街区的风貌日趋千篇一律,旅游设施的充斥、无特色旅游商品的泛滥以及“人人皆商”的浓重的商业气息都在不知不觉中侵蚀着古镇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氛围。开发与保护虽然是一对矛盾,但并非不可调和。2.4.旅游开发与居民生活旅游业为古镇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原先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把发展旅游当作名村古镇保护的主要目的和动力,对于居民的生活质量却没有积极改善,因而现存的建筑老化,基础设施不全,具有水灾隐患,已不符合现代人的居住要求,许多年轻人也因此不愿住在老镇区而纷纷迁往新区或大中城市。同时,居民自发的建筑整修开始使用新的建筑材料与工艺,影响了原来传统风貌的延续。[3]有鉴于此,古镇纷纷着手此事。而对于居民建筑的整修,建议成立专门的修缮队,采用原结构、原材料和原工艺,以保证恢复其原有风貌。2.5.认识不足,保护意识淡薄。在城市化和城镇化的建设中,常会听到如此议论“这些东西破破烂烂的保护起来干啥!拆拆掉算了。”他们(包括一些领导干部)认为保护古街区、古建筑就是保护“落后”。“这也保护,那也保护,还怎么发展?”,此说把保护和发展对立起来。2.6.各古村镇普遍出现了文化空心化现象本地人,特别本地年轻人大多搬出古村镇,留下的除了老人外,就是外地经营者,人口置换比较普遍;古村镇内的许多建筑被改造为商铺,人人皆商的局面不仅使得古朴民风难以寻觅开发与保护旅游,而且真实的传统生活场景也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