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4
2/4
3/4
4/4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描写斑鸠的原创散文斑鸠的大小、形体、颜色跟鸽子差不多。我对故乡的斑鸠始终怀有一种特别的情感。故乡出产一种棬子树,也就是鲁迅文章里提到的乌桕树。棬子树所结的种子有点像苡仁米,可以拿到当时的供销社卖钱。这种树虽然枝干弯曲、材质较差、观赏性不强,但却因经济效益明显而倍受乡亲们的呵护,不但不轻易砍伐,而且喜欢在田边地角栽种。每年盛夏时节,棬子树就枝繁叶茂。这时节,是斑鸠筑巢产蛋、孵化、繁衍后代的最佳时节,它们特别善于选择棬子树的枝杈筑巢。斑鸠是很有灵性的动物,它们认为棬子树枝叶浓密,不易被日晒、风吹、雨淋,且隐蔽性强,不易被人和天敌发现,安全系数大。斑鸠的智商较高,它筑巢比较简陋,只需少许柴禾草屑。有人认为斑鸠筑巢简单是因为怕目标大了容易暴露;也有人说斑鸠比较懒,巢穴差得鸟蛋都装不稳而滚出来摔坏了;斑鸠要下三个蛋才开始孵化,孵到一定的时候,便挑一个扔掉,认为这个蛋孵出来的后代是鹞子,将来会与自己为敌。这些推测正确与否,只有鸟类学家才说得清楚。不管怎样,斑鸠的智商始终难与人抗衡,主要是它那雪白的蛋和鲜美可口的肉对顽皮淘气嘴馋的小孩子太有诱惑力了。斑鸠的蛋比一般的鸟蛋要大,而且洁白干净,不像其他鸟蛋又小又有斑点,给人脏兮兮的感觉。在那生活紧张、肉食匮乏的年代,这对外形美丽的斑鸠难免要做出不友好的事情来。大人们喜欢用火药枪捕猎大斑鸠,而小孩子们要捉到大斑鸠就不那么容易了,只好全凭智慧在大斑鸠的下一代身上打主意。小孩子们归纳总结了斑鸠筑巢产卵繁衍的生活习性之后,一旦发现斑鸠出入的地方就跟踪探访。每到夏季就喜欢爬到那些棬子树上寻觅,看有没有鸠巢,筑巢工程进展,推测什么时候完工,什么时候产卵,什么时候孵化,什么时候展翅离巢,每个环节都要认真分析判断。否则,经常去探望,斑鸠受到惊吓就会转移地点;去迟了,鸟去巢空,落得空欢喜一场。听有经验丰富的老人们说,经常去爬一棵树,留下人的汗味,就会吸引蛇去偷袭,落得个“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结局。小朋友们一旦发现了鸟巢,一般是守口如瓶,密不外宣,怕别的小朋友去捣乱,但有时又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要把快乐与最好的朋友一同分享。记得有一次,一个年龄比我大,名叫娄方的伙伴发现了一个已经孵出小鸟的巢穴后,错把我当成靠得住的朋友叫我一同去观赏,并再三叮嘱我保密,同时吓唬我,一旦泄露天机,非把我揍扁不可。第二天早晨天还下着梅雨,平时推三阻四不愿干家务活的我却主动提出赶鸭子到水田里去放。醉翁之意不在酒,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绕道来到目的地,慑手慑脚爬上树杈把嗷嗷待哺的小鸟与巢穴一同搬迁到离家较近的一丛荆棘林里,打算人工喂养。不想遭到父亲的斥责。他说,鸟逗蛇,不安全,要我放回原处。不知父亲真的怕逗蛇,还是觉得小鸟可怜。迫于父亲的压力,我只好忍痛割爱,将鸟与巢一同“完璧归赵”。只是至今令我牵挂的是,鸟妈妈发现孩子失踪而四处找寻未果之后,是否回到原地与孩子团聚。这已经成了一个永远解不开的谜,也是我心中永远的痛。有一天傍晚,我家当门前的一棵棬子扑腾作响,我怀疑有斑鸠做窝。待第二天爬上树一瞧,母鸟瞪着红红的眼睛紧紧护卫着自己的后代,等候公鸟衔食哺育。斑鸠真的很聪明,认为房前屋后越危险的地方越安全,不曾想到常在河边走,难免不湿鞋。我怀着一种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得胜心理,不顾母鸟的感受,强行把它赶走之后,见一对羽毛渐丰的小鸟煞是可爱。为防煮熟的鸭子飞走,我回家找来一根细麻绳系住小鸟的小腿,等大鸟喂肥之后,让我们兄弟几个好好地美餐一顿。听老人们说,蛇是最怕大蒜的,为保险起见,我从家里拿了些大蒜来捣碎将棬子树脚的四周敷了一圈。几天之后,等我爬上树梢,只见鸟去巢空,唯剩一条被麻绳系着的鸟腿。一阵失落之后,我开始猜测:小斑鸠到底是遭遇了蛇的侵害,还是为求生存而奋力挣扎,放弃一条腿。当时,我心底的失落转而为小鸟的命运担心,难过。从那以后,我再也无心捉鸟。然而,随着鸟枪的日趋增多和工艺的越来越先进,再聪明的鸟儿也难与人匹敌。后来又由于棬子不管钱,乡亲们觉得留着棬子树没有多大用处,反而有碍庄稼的采光、通风、生长,于是大刀阔斧,毫不留情的砍尽伐绝,再加上农药在农作物方面的大范围使用,斑鸠的命运自然可想而知,最终在人们的视线里消失,濒临灭迹。近年来,国家退耕还林政策的深入贯彻落实,封山育林,植树造林效果的日渐凸显,农村生活水平的明显提高,斑鸠肉也失去了往日的诱惑,再加上群众生态意识的增强,多年不见的鸟重返家园。如今在乡村,耳畔不时可以听闻斑鸠“掏沟堵水,掏沟堵水……”的鸣叫声。有时坐车下乡,公路前方不时可以看到成群集队,挪着脚步,对跟近的汽车视而不见,不慌不忙,不理不睬的斑鸠身影,好一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动人图景。看着那些美丽、可爱的斑鸠,回想儿时对它们祖先的伤害,我真想大声地对它们说:“对不起,请原谅!”作者|张维公众号:东方散文杂志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