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4
2/4
3/4
4/4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苏武传》学案一、新课标导航1.了解民族英雄苏武的事迹,学习他为了维护国家尊严,面对匈奴的威逼利诱,始终不肯屈节的民族正气。2.学习课文通过多种对比,从不同方面来衬托传主高大形象的写法,以提高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3.了解有关作者和《汉书》的文史常识,熟读课文,做到能够根据语境辨识文言常用词的意义和用法。二、文本课前自主学习1.认真阅读下面材料,读后写一点感受或评论。班固(32—92),字孟坚,东汉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史学家、文学家。幼年聪明好学,九岁能诵读诗赋,写作文章。父班彪是汉光武时著名的儒学大师,著《史记后传》65篇。班固二十三岁时,班彪去世,他继承父业在《史记后传》的基础上开始撰写《汉书》。被告以私改国史罪而下狱。弟班超(投笔从戎,出使西域三十一年,使西域五十余国归属汉朝,被封为定远侯)上书力辩,获释,任兰台令史,转迁为郎,典校秘书,并奉诏修史,继续撰写《汉书》。永元元年(89)随大将军窦宪出征匈奴,为中护军;窦宪登燕然山,刻石记功,由班固作铭。永元四年(92),窦宪以外戚专权,被和帝迫令自杀。班固受株连,免官下狱,死于狱中,年六十一岁。班固死后,其历时二十余年所撰的《汉书》,其中因死未能完成的八表和《天文志》,由其妹班昭和同郡人马续补写完成。他的诗文被后人辑成《班兰台集》,其中《咏史诗》为文学史上现存第一首文人五言诗,而《两都赋》在文学史上也很著名。2.《汉书》介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全书一百篇,由十二帝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组成,记载了汉高祖元年(前206年)至王莽政权倾覆(公元23年)共229年西汉的历史。其中,汉武帝太初以前西汉历史,纪传部分都采用《史记》旧文,略作增删;太初以后历史,则为新撰。班固出身于仕宦家庭,崇奉儒家思想,又是奉诏修史,因而《汉书》总的倾向是站在封建统治积极立场来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不像《史记》那样较多地反映了人民群众的观点,当然也缺乏像司马迁那样强烈地反抗统治阶级的精神。但班固作为一个史学家,还是重视客观历史事实的,因而《汉书》能在一定程度上比较真实地反映出汉代错综复杂的社会现实。作为传记文学,它的艺术成就也远不如《史记》,但其中有一些人物传记能摹声绘影,形象鲜明,堪与《史记》比美,如课本所选的《苏武传》。3.苏武归国后情况简介(1)苏武的儿子苏元因参与一起宫廷政变被杀,苏武受牵连,被免官。(2)汉昭帝去世后,苏武因参与立宣帝的谋划而复官,被封为关内侯。(3)汉宣帝怜苏武年老无子,同意将苏武与匈奴女子生的儿子(名“通国”)赎回。(4)苏武八十多岁时去世,他的画像被列入表彰霍光等功臣的麒麟阁。三、预习课文(一)按照下面的指导和要求阅读课文。1.初读课文:标出段落序号,给生字和容易读错的字标音,了解课文内容。2.再读课文:在常用词上标注词义,一段文章标注5—10个;在容易读懂的段落下面或旁边写出段意。3.研读第三段,参照注释弄清人物关系及事件的来龙去脉。4.浏览全文,看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二)完成下面问题。1.课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写出各部分的起讫点和基本内容。2.与苏武相对照,传文写了个叛徒,他们是。3.给加点字注音。栘中厩监单于阏氏熅火马畜天雨雪啮雪羝羊廪食弋射纺缴檠弓弩扶辇弹劾斧钺4.将下列句子填入课文后面表格的“例句”中,并完成表格其余项目的填充。(1)稍迁至栘中厩监(2)匈奴使来,汉亦留之相当(3)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4)使牧羝,羝乳以得归四、课内互动1.研讨第二段(1)本段第一句,有的选本注释与课本的注释不同,注为“匈奴正要打发使臣护送苏武等回国”。你认为哪一种注释合理?为什么?(2)这一段还存在什么疑难问题?请指出来和大家一起探讨解决,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叙述一下这一段所写的事件。2.如果说苏武面对卫律“举剑拟之”而“不动”,是表现了孟子所说的“”的精神,面对卫律以现身说法的劝降而“不应”,是表现了孟子所说的“”的精神,那么,他吞毡毛食草食,啮雪持节的坚持,就是表现了孟子所说的“”的浩然正气。3.苏武先是引刀自刺必求一死,后来又啮雪吞毡、掘草实食之而坚决不死,这是否矛盾?为什么?4.李陵劝苏武投降,其理由有哪些?请分条概括在下面。5.苏武的回答,主要是针对李陵哪一条理由的?这反映了苏武的什么思想?你怎样看待这种思想?假如你在日后遭遇类似的情形,将会做出怎样的选择?6.课堂翻译练习。(1)武帝嘉其义,乃遗武以中郎将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2)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3)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4)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5)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五、拓展练习(见《绿色通道》47页16—21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