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3
2/3
3/3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河北省保定市物探中心学校高三语文专题复习辨析病句教案"⒈辨析语病的步骤辨析与修改病句是高考考查的范围之一。辨析病句是修改病句的前提与基础,只有正确地辨析病句,才能有效地修改和消灭病句,从而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快速而又准确地辨析病句一般有三个步骤:⑴将句子先读上一两遍,凭语感感觉一下句子是否正确,这样发现病句自然是最快捷最理想的。可是高考试题中的病句往往有一定的难度,不是很容易就能看得出来的,那么,就必须走下一步了。⑵从语法角度分析。之所以先语法而后修辞、逻辑,是因为语病中语法错误占的比例最大。另外,即使不是语法错误,分析一下句子结构对把握句意也有一定的好处,便于我们再作修辞、逻辑的分析。⑶如果一个句子在语法上看不出什么毛病,就应再从修辞、逻辑角度检验,主要看它是否合乎事实、情理。⒉辨析病句的方法要想快速而准确地辨析病句,除了平时多阅读名著,增强语感外,掌握一定的方法也是很有必要的。辨析语病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⑴语感审读法。在审读过程中,从语言的感性认识上觉察语句是否有毛病,如果觉得句子别扭,就再作分析比较,从而找到语病之所在。例如:出了名以后的陈银儿最终从一个优秀企业家堕落成为行贿狂的罪人。这句话,凭语感就觉得别扭,“行贿狂的罪人”不符合一般语言习惯,一般只说“杀人狂”,不说“杀人狂的罪人”。初步可以断定,此句是个病句,毛病出在“行贿狂的罪人”上。再对病因作进一步的分析,此句在语意上犯了赘余的错误:“行贿狂”已含有“罪犯”的意思。⑵成分分析法。①句子的成分有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各成分所起的作用及其惯常所处的位置如图所示:补充+说明主干主语+谓语+宾语+补语]修限修限修限饰制饰制饰制枝叶(定语)(状语)(定语)②运用句子成分分析的方法,先将句子中的附加成分即“枝叶”去掉,抽出主干,检查主干是否有病;若主干没有问题,再检查局部,看修饰语和中心词之间、修饰语内部是否有毛病。例如:孩子的教育问题,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远不是一两句话就能奏效的。这个句子,凭语感很难看出有什么错误,但通过划分句子成分,就会发现这个句子主宾搭配不当,应改为“教育孩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或“对孩子的教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⑶逻辑分析法。有的语病不好从语法上查,这时要从事理上对其进行分析,看其是否违反事理。进行逻辑分析,要注意从概念、判断和推理等多个侧面进行分析,不可一叶障目,不见森林。例如:此次植树助学公益活动,不仅能加快京郊地区的绿化建设,而且种下的主要是晚秋贡梨的树苗。这个句子,读起来通顺,语法上找不到错误,经仔细推敲,我们就会发现句中递进关系颠倒,应为“不仅种下了晚秋贡梨的树苗,而且加快了京郊地区的绿化建设”。⑷造句类比法。有的句子是否有毛病,从语法、事理等方面不好断定,一时拿不定主意,这时仿照原句的结构造一个常用的句子,经过分析比较,从而确定该句是否有语病。例如:这些软件单买共要1000元,可合在一起才340元,价钱便宜了近三分之二。这一句迷惑性比较大,其实我们用造句类比法,就明了这个句子没有语病。用造句类比法来判断:1.原来卖1元,现在卖5角,价钱便宜了一半。2.原来卖1000元,现在卖500元,价钱便宜了一半。3.原来卖1000元,现在卖333元,价钱便宜了近三分之二。以上三句都是对的,因此,原句也是对的。⑸规律标志法。有些句子本身具有一定的标志,其语病往往就出现在那些有标志的部位。掌握了这些标志就能帮助我们“一望即知”,快速辨析句子出了什么毛病。下面就是一些病句的特殊标志:①并列短语句中出现并列词或并列短语时,要检查这几个概念是否相互包容或各项能否与前后相关成分搭配、语序是否恰当、语句是否有歧义。例如:改革开放搞活了经济、农贸市场的货物琳琅满目,除各种应时的新鲜蔬菜外,还有肉类、水产品、鱼、虾、甲鱼、牛蛙及各种调味品。(07高考·湖北卷)这个句子中“水产品”包括“鱼、虾、甲鱼”等,不并列,只要删去“鱼、虾、甲鱼”,就没有语病了。②介词如果句字中出现介词“对、对于、关于、和、跟、同、由于”等,我们就要考虑介词是否多余、主语残缺、是否主客颠倒等语病。例如:《全宋文》的出版,对于完善宋代的学术文献、填补宋代文化研究的空白、推动传统文化研究的意义特别重大。(07高考·湖北卷)“对于”,介词,引进对象或事物的关系者;“关于”,表示关涉、范围,有提示性质。“对”,和“对于”的用法差不多,但是“对”所保留的动词性较强,因此有些用“对”的句子不能改用“对于”。此句中“对于”改为“对”。③两面词句中有“是否”、“能否”、“优劣”、“好坏”、“成败”“高低”“多寡”等肯定与否定、正面与反面相叠的词时,要检查一面或两面的前后照应问题。例如:青年男女不再以财产多寡和门第高低为条件,而以能劳动、有科学文化知识的标准去选择自己的伴侣。(起句的“多寡”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