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4
2/4
3/4
4/4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题组城市化及其影响(2013·安徽文综)下图表示安徽省1985~2010年就业结构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完成下题。1.2005年以来,安徽省城市化处于()A.初期阶段B.中期阶段C.后期阶段D.逆城市化阶段解析:选B。本题以安徽省城镇人口比重变化图为背景,考查了城市化进程的有关知识。图中信息显示2005年以来安徽省城镇人口比重在35%到45%之间,且城市化速度较快,据此可判断出安徽省城市化处于中期阶段。2.(2013·广东文综)城市首位度是指区域内人口最多的城市与第二多的城市的人口数量的比值,用以表征区域发展要素在首位城市的集聚程度。下表是我国四大城市群两个年份城市首位度数值。与2008年相比,2011年下列首位城市集聚效应弱化最明显的是()城市群城市首位度2008年2011年京津冀城市群1.621.52长三角城市群2.352.20珠三角城市群1.931.23辽中南城市群1.321.21A.北京B.上海C.广州D.沈阳解析:选C。本题以统计表格为切入点,考查提取信息及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题意可知,城市首位度越大,表明城市发展要素集聚越明显,首位度下降,表明城市发展要素集聚效应弱化。读表中数据可知,首位度下降最明显的是珠三角城市群,故C项正确。(2013·四川文综)下表是我国不同时期的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与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统计表。据表回答下题。时期/年1985~19901990~20002000~2011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6.495.726.22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3.774.283.793.1985~2011年我国城市人口人均城市用地总体变化趋势为()A.先增后减B.先减后增C.不断增加D.逐渐减少解析:选C。本题考查图表的分析判断能力,以城市化的人口及用地变化为切入点,来考查计算、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大于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由此可判断城市人口人均城市用地总体变化趋势为不断增加,因此C项正确。(2012·天津文综)读城市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题。在城镇建设中,提倡用透水材料铺设“可呼吸地面”代替不透水的硬质地面。4.采用“可呼吸地面”之后,图中四个环节的变化符合实际的是()A.a增加B.b增加C.c减少D.d减少解析:选B。本题考查城市地面状况对水循环各环节的影响。a、b、c、d分别为水循环的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蒸发环节。用“可呼吸地面”代替不透水的硬质地面有利于地表水下渗,故选B。5.(2013·江苏地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为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实现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发展,提高城镇化质量,江苏将城镇空间结构调整为“一带两轴,三圈一极”(沿江城市带、沿海城镇轴和沿东陇海城镇轴,南京都市圈、徐州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和淮安增长极),以强化城镇空间集聚效应。材料二图甲是2011年江苏城镇化水平分布和空间结构规划示意图,图乙是江苏不同地区城镇化水平变化图。(1)江苏省城镇化水平空间分布的差异是____________,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2)与苏中、苏北地区相比,苏南地区城镇化进程特点主要有____________。(3)在沿江城市带,苏锡常都市圈与南京都市圈相比,最主要的有利区位条件是____________;在苏北地区,规划淮安增长极的作用是____________。(4)为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江苏城镇化今后应从强调数量和速度转变为强调____________,主要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5)江苏实施差别化的城镇化发展战略。请将适宜的城镇化发展策略序号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苏南地区____________苏中地区____________苏北地区____________①强化人口向城镇轴和都市圈集聚,以大城市带动区域发展②以人口就地转移为主,建成城乡一体化城市带③引导人口本地城镇化,提升融入长三角核心地区的能力解析:(1)读图可知江苏省城镇化水平呈现南高北低的分布特点,这是由苏北、苏中、苏南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导致的。(2)结合上题知,苏南相对于苏中、苏北地区经济发展快、城市化水平高。可借鉴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进程特点去分析。(3)读图甲可得出苏锡常都市圈邻近上海的地理位置优势。苏北淮安增长极的作用可从核心城市对区域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着手分析。(4)与此题相关的背景知识点是我国城市的发展趋势,应围绕提高城市质量的措施进行阐述。(5)此题的解答应依据上面题中得出的苏北、苏中、苏南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城市化水平差异着手,找出相应的城镇化发展战略。答案:(1)由南向北逐步降低(南高北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2)起点高(起步早);速度快;水平高(3)受上海辐射作用大(距离上海近)引领苏北腹地的发展(带动苏北地区发展)(4)质量(内涵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