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14级高二语文第9周用题出题人:宋立倩任教班级:9、10班校审人:王娟任教班级:7、8班知识点体现知识点题号字音字形12成语与词语辨析34名句默写《蜀道难》《登高》《锦瑟》15文言知识点“乃”“之”10第I卷(共36分)一、(每小题3分,共15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2题。长长的山道上很难得见到人。……最后在霹雳石边上见一位蹲在山崖边卖娃娃鱼的妇女。曾问那位妇女:整个山上都没有人,娃娃鱼卖给谁呢?妇女一笑,随口说了几句很难听懂的当地土话,像是高僧的偈语。色彩斑斓的娃娃鱼在瓶里不动,像要从寂寞的亘古(停驻/停伫)到寂寞的将来。山道越走越长,于是宁静也越来越纯。越走又越觉得山道修筑得非常完好,完好得与这个几乎无人的世界不相般配。当然得感谢近年来的悉心(修缮/修葺),但毋庸质疑,那些已经溶化为自然景物的坚实路基,那些新桥栏下石花苍然的远年桥礅,那些指向风景绝佳处的磨滑了的石径,却镌刻下了很早以前曾经有过的繁盛。无数的屋檐曾从崖石边(伸/飞)出,磬钹声此起彼伏,僧侣和道士们在山道间拱手相让。1.文中加点的词语读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偈语(jié)斑斓B、亘古(gèn)质疑C、镌刻(juān)桥礅D、磬钹(bó)拱手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停驻修葺伸B、停伫修缮飞C、停驻修缮伸D、停伫修葺飞3.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把一生奉献给核事业、工作到生命最后一刻的科学家林俊德,临终前交待:把我埋在马兰。B.幸福是什么?很多人都在谈。但是谈着谈着,却忘记了该如何幸福?C.“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习主席访问韩国讲到国际合作时说,“我们要注重利,更要注重义”。D.亲子关系,作为一种长久、亲密的关系,需要我们用心,用智慧,用知识和理论去经营。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大剧院再现世界经典《攻瑰骑士》,中外著名歌唱家,迎合着优美的圆舞曲旋律,为观众演绎了这段维也纳的玫瑰奇缘。B.全场比赛,詹姆斯贡献39分7个篮板6次助攻,但任凭一己之力还不足以挽救球队的命运。C.没有哪个民族像中国古人那样玩味闲的情致与逸的疏放:坐茂林,观佳夕,诗酒棋书,含英咀华,闲情不尽。D.在两会上,针对几个热门提案,代表、委员们就提案办理工作如何产生实效等相关问题姑妄言之。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法国民航安全调查分析局(BEA)方面称,他们从德国之翼航空公司失事的A320空客机驾驶舱录音记录仪中取到了可用的录音资料,确定客机未发生爆炸。B.那种借口以反腐会阻碍经济发展,引发社会不稳定为名,主张反腐应适可而止的观点极其有害,因为反腐事关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C.我们希望通过举办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活动,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对和平的向往与坚守,避免历史悲剧不再重演。D.未来12天中,来自五大洲的近3700余名青年运动员将在竞技场上挑战自我,追求卓越,在文化教育活动中加深理解,收获友谊。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万物一齐”与“物之不齐”李智福①庄子与孟子同是战国中期人,同为思想巨擘,他们对“物之齐否“持两种完全相反的态度。庄子提出“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万物一齐,孰短孰长”的观点,孟子则针锋相对地提出“物之不齐,物之情也”的命题。形式上,“万物一齐”与“物之不齐”是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二者歧见之大,归本于哲人对世道人生不同的关怀方式和迥异的观照态度。②庄子不是将万物强定为一尊,而是以承认“万物之不齐“为前提的,这种“齐”意味着承认一切存在皆有合法性、合理性。章太炎说:“齐其不齐,下士之鄙执;不齐而齐,上哲之玄谈。”正是此意。庄子因“不齐”而走向的“齐’’,是一种平等的眼光和宽容的胸怀,对差异的包容,对弱势群体、少数群体、独异个体的尊重,这与《中庸》所说的“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近似。同时,当他以平等的眼光看待天地万物时,齐万物,一生死,生命也从高下区分的利益焦灼中悬解了出来。另外,庄子认为“齐物”的初始图景是人类未开化时的“至德之世”,那个时候,“山无蹊隧,泽无舟梁,万物群生,连属其乡,禽兽成群,草木遂长”,庄子对“至德之世”的呼唤渗透着浓浓的诗人之乡愁意识和哲人之批判精神,警醒着人类不可妄自尊大,时时需要反省。③孟子没有像庄子那样悉心去论证“物之齐否”,而是用一句常识之语“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对提倡“君臣并耕”的农家学派展开批评。当时,农家学派之许行从楚国到滕国传道,宋国的陈相、陈辛兄弟闻风而来,尽弃前学,从师许行。陈相将许行之学转告孟子,孟子深不以为然,乃从社会分化、商品交换、劳心与劳力分工等角度论证了这种“君民同耕”是不合时宜的,不现实的,甚至是荒唐的。孟子说:“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或相倍蓰,或相什百,或相千万。子比而同之,是乱天下也。巨屦小屦同贾,人岂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