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8
2/8
3/8
4/8
5/8
6/8
7/8
8/8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生态批评视阈下的托妮,莫里森小说研究作者/胡洁雯“生态问题的核心与关键,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文明在给人类带来物质享受的同时,也深刻改造着世界。随着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人类开始重新思考自己对待自然的态度。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客观现实催生出文学领域的生态批评思想。一、“宠儿”的污染与净化亚里士多德曾说:“植物的存在就是为了动物的降生,其他一些动物又是为了人类而生存。”这种思维惯性深刻反映了传统社会中人们认识世界、看待世界的方式,也改造着文学世界的面貌以及人类认识和理解文学作品的方式。(一)神话的消亡与生态批评的崛起在传统的文学作品中,人类中心主义是文学主流。在中西方文学的源头,我们不仅可以看见人类按照自我形象塑造的神灵,还可以在人类创作的神的身上见到自己的影子。进入文艺复兴时期后,人类渴望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愿望得以释放。在过去的200多年中,人类利用科学技术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也深深地影响了我们生活的世界。进入到20世纪70年代,以威廉·卢埃克特为代表的一批学者开始使用“生态批评”这一术语,使我们获得了解读文学作品的全新方式。托妮·莫里森作为美国当代文坛的巨擘,她的小说永远关注着黑人的心灵世界,呼唤着他们热切向往的故土。我们往往能在她的作品中感受到扑面而来的自然气息,看到她本人渴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愿望。她描绘的自然界不是被人类征服的世界,或者是展露人类伟大力量的对照物;而是与人类同生共荣的整体,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其中的组成部分,它们和人类处于和谐共处的融洽状态中。阅读她的作品,我们能够明确地感受到作者将生态思想引入到文学创作中,并以明晰的生态意识向读者阐述着自己对世界、自然、人类的思考与认知。(二)被扭曲的灵魂透过她的作品,笔者认识到外在世界的生态危机是与人类社会的精神危机相伴而生的。当孕育人类的物质世界遭受污染后,人类的精神领域也面临着污染的命运。在莫里森的笔下,游离于美国主流价值体系之外的黑人表现出多样的精神状态。他们认识世界、对待世界的方式往往走人到褊狭的误区中,不仅价值观被扭曲,灵魂也渐趋凋零。莫里森的代表作《宠儿》是对那段美国人都不愿意提及的历史的讲述。在莫里森的笔下,美国主流社会之外的黑人历史被阐发为众多的象征物和审美意象,为读者讲述着黑人女性的悲惨命运。我们不仅能从小说中看到作者描绘的主人公肉体上遭受的'苦难,更能感受到其精神上面临的巨大痛苦。在原始的自然世界中,人与人本应是平等的,但奴隶制度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使人类的精神世界受到了污染,具体表现在小说中就是塞丝杀死自己亲生女儿的行为。(论文范文www.fwsir.com)塞丝是一个普通的女黑奴,她深爱着自己的女儿。正是由于母爱,使得她意识到自己的女儿不能再过奴隶的生活;而现实中她又无法改变奴隶制的控制,最终她选择了杀死自己一岁多的女儿。这绝不是简单的人伦悲剧,深蕴其后的动力来自于塞丝渴望挣脱奴隶制枷锁的强烈愿望。当自然世界在人类毫无敬畏之心的改造下日渐变得千疮百孔之时,生活于其中的全体人类也遭受了心灵与精神世界的严重打击。在莫里森的小说里,无论是塞丝还是其他人物形象,都被严重扭曲和侵蚀。作者试图通过小说告诉我们,在拯救自然世界危机的同时,救赎人类那颗被扭曲、被改造的心同样刻不容缓。(三)象征的“树”在小说《宠儿》中,莫里森大量使用了象征手法,借助于对特定物象的描述向读者展示她对自然与人类关系的理解,也启迪着读者去拯救人类的心灵世界。是棵树,露。一棵苦樱桃。看哪,这是树干——通红通红的,朝外翻开,尽是汁儿。从这儿分杈。你有好多好多的树枝。好像还有树叶,还有这些,要不是花才怪呢。小小的樱桃花,真白。你背上有一棵树。正开花呢。这棵树在小说中反复出现,那棵塞丝从未见过的树,是逃亡旅途中白人女孩告诉她的树。如此美丽的树勾起了塞丝美好的遐想,美丽的樱桃树下却发生了悲惨的故事。当塞丝试图倾诉自己的屈辱时,却遭到“学校老师”的毒打。打在塞丝身上的鞭子不仅在她肉体上留下了斑斑血迹,更在她的心灵世界投下了挥之不去的阴影。美丽的樱桃树没有带给塞丝丝毫安慰,却留下了深深的伤害。留在塞丝肉体上的伤痕正是黑人与白人社会激烈冲突的结果,也是黑人为获得自己权益付出的惨重代价。在美国黑人奴隶时代,脱离了自己文化根基的黑人群体被迫生活在异质的文明体系中,不断遭受白人主流文化的侵蚀。孕育黑人的传统文化日渐消亡,为了肉体的存继,黑人必须付出精神的代价,这种牺牲造成的创伤永远无法愈合。莫里森对树的描绘就是对黑人精神上所受伤害的描写,她试图通过“树”向读者展示奴隶制度给黑人造成的创伤,启示着人们奴隶制度终将被消灭的美好前景,奴隶制度最终被摧毁之际正是被人类污染的自然界得到净化之时。二、回归生命之源的努力在莫里森的《最蓝的眼睛中》,作者对于人类遭受的精神污染的描绘十分明显。小说的主人公佩科拉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