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5
2/5
3/5
4/5
5/5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论我国软件外包发展对策摘要:本文通过对比分析中国、印度软件业的发展现状,透析中印软件发展差距以及各自的发展优势,指出我国应从政府扶植软件产业、提高软件质量管理水平、大力培养适用型软件人才,形成结构合理、优势互补软件产业链等方面入手,更稳更快地发展软件产业。[关键词]软件业;比较研究;软件外包;发展对策前言我国软件外包发展现状IT外包服务是社会分工不断细化和IT技术发展相结合的产物。与硬件外包相比,软件外包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一)我国软件外包业的发展规模软件外包服务在我国尚属起步阶段,但近几年大幅度的业务增长已经引起广泛的关注。美国IT外包业务咨询公司曾在2005年发布一项报告称,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具优势的外包目的地之一。根据赛迪顾问的中国软件外包服务市场的研究报告,2001年中国软件外包服务的市场规模只有1.8亿美元,2003年达到了4.7亿美元,2004年达到6.33亿美元,2005年超过9亿美元,2006年突破14亿美元,2007年更是战胜了人民币升值等困难和挑战,达到了20.1亿美元,年增长率在40﹪左右。2008年,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在国际外包需求逐渐萎缩的前提下,中国软件外包市场也暂缓了快速增长的趋势。作为中国软件企业实现规模化和国际化的推动力与利润来源,中国软件外包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要想在全球的外包业中形成有力的竞争,中国必须巩固其软件业。中国排名前十的IT服务公司所占的市场份额仅为20%,而印度的十大IT公司占有的市场份额高达45%。中国大约有8000家软件服务供应商,其中员工少于50人的占四分之三,只有5家拥有2000名以上的员工。印度的软件服务供应商不到3000家,至少有15家拥有2000名以上的员工,其中的塔塔谘询服务公司(TCS)、威普罗公司(Wipro)、信息系统技术有限公司(Infosys)都已经获得国际上的认可,在全球拥有客户。(二)我国软件外包业的市场分布基于中日两国文化传统接近、留日的IT人脉网络、日本外包业务起步略晚欧美,业务层次较适合我国软件企业等原因,我国软件外包市场发包来源结构与全球外包市场发包结构极不相称:在2005年,占全球外包市场发包额10%的日本,提供了我国软件外包行业收入的59.3%;而占全球外包市场发包额62%的欧美,提供了我国软件外包行业收入的22.5%。目前随着我国对欧美外包市场的重视,该市场结构正在发生变化,欧美区域的比重正呈上升之势。(三)我国软件外包的接包渠道目前我国软件外包服务企业获取项目的渠道主要有:一是通过跨国公司在中国建立的子公司,或位于中国国内的离岸开发中心接包;二是直接和国外发包商或国外上游接包商发包、分包或转包;三是通过中介服务机构取得项目。在欧美市场,由于处于开拓阶段,当前我国软件企业直接在美国市场“打单”的企业很少,主要以第一种方式为主,借助与跨国公司在华机构的合作取得项目。在日本市场,已有近十年的业务经验,一些骨干企业已逐步与日本的总承包商一起面对用户,总体来说,以第一种和第二种方式为主。(四)我国软件外包的主要接包企业和区域在我国软件外包行业,目前竞争力较强的企业主要有东软集团、浙大网新、海辉软件、大连华信、中国软件、博彦、文思创新等,其中东软集团在2006年以1.01亿美元的外包收入、61.1%的增长率、7.1%的市场份额位居行业榜首。国内软件外包市场地域分布比较集中,据易观国际统计数据,2006年华北、东北、华东地区所占市场份额超过2/3,而华南、西南、华中和西北地区不及1/3。并且主要集中在北京、大连、上海等城市,其中北京2006年软件外包收入达3.56亿美元而居全国首位。二、目前我国软件外包存在的问题(一)、企业规模较小小规模企业是很难承接大规模的复杂项目的,同时抗风险能力也差。另外,软件外包属于劳动密集型的知识性行业,没有规模,就很难形成科学化的项目管理流程,在软件企业规模上离国际软件外包市场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软件产业是人才高度密集的产业,它不能像传统制造业一样通过采用先进的机器设备就能使个人产出大大提高,要完成一定的软件订单,须有一定数量的软件工程师。但是我国软件外包企业绝大多数都是中小型民营企业,规模偏小。在国际竞争中就会处于不利地位,特别是欧美企业喜欢将整个项目外包,我们的小企业对他们来说完全没有吸引力。因为人们通常认为,小公司是风险相对较大,可靠度相对不高的合作伙伴。麦肯锡的研究发现,只有12%的中国软件服务公司认为合并、收购和结盟是应优先考虑的事务。中国软件服务公司的经理人中,有兼并收购经验的不多,尽管他们的文化有利于组织的发展,但是依靠这种文化来对抗新的竞争对手显然不是很理想。相反,印度的几家公司正在考虑并购中国公司来扩大他们人中,有兼并收购经验的不多,尽管他们的文化有利于组织的发展,但是依靠这种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