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3
2/3
3/3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谁之死从“上帝之死到“读者之死_作者之死21世纪初的文学终结论以《文学评论》2001年第1期美国学者希利斯米勒发表的一篇名为《全球化时代的文学研究还会存在吗》为滥觞,引起了专家学者们对读者之死这一文学现象的关注。那么,读者到底有没有死亡?带着疑惑,追本溯源,文章试图对读者之死的理论基础与逻辑起点做一点梳理工作,供大方之家批评指正。一、尼采:上帝之死尼采在《快乐的科学》第三卷第108节中第一次明确地说出上帝死了。他写道:上帝死了(Gottittodt),但是,人们同样也会提供千年之久的洞穴来展示它的幻影。尼采指出,由于上帝、本质、真理等超验物不再有助于人类文化进步,所以它们不仅失落了,而且还被有目的地废除了。上帝死了,是我们谋杀了他,因为我们拒绝信仰上帝。尼采的上帝之死不仅反映了宗教领域内上帝信仰的失落,还特别指出了道德领域内道德价值观念的堕落和对永恒不变真理的摈弃。首先,尼采深刻地指出人创造了上帝,上帝只是一个幻想、一个假定,是人的异化。他认为摆脱现象世界的彼岸的真实世界根本不存在。他说:我所创造的上帝,是一件人工品,是人的妄想,如同一切诸神一样!他是一个人,仅是一个人和自我的可怜的碎片。真的,这种灵魂是从我自己的灰烬和热焰中引出来的。他不是从彼岸来!其次,尼采认为基督教仇视人的生命本能、人的价值和理想,它是生命的对立物,是一切堕落的根源。上帝死了,你们天天进的教堂是上帝的坟墓!尼采从讨伐上帝开始,他自命为杀死上帝的凶手。在《快乐的知识》中,他借助一个狂人的故事发出上帝早已死亡的讣告。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他又借查拉图斯特拉之口来宣布上帝的死亡。尼采明确指出上帝只是一个假象,是人自己创造出来的。几千年来,人们虽然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力图证明上帝的存在,但上帝存在的最大理由就是他的不存在。尼采一而再,再而三地敲响了上帝的丧钟。在尼采宣布上帝之死后,人作为主体取代了上帝,成为自身的主人,恢复了自我的尊严和权力,不再迷信于上帝的神力,彻底否定了设定终极价值与意义的上帝,从而人有了自己的选择,成为有价值意义的创造主体。尼采竭力让人们决定自己的命运,恢复人的自由和尊严,倡导人类应该积极进取、乐观向上、奋发有为、富于创造等。尼采的上帝之死使理性代替了信仰,批判的精神取代了盲从迷信,基督教神学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了,创造出了一个关于人作为主体的神话。二、福柯:人之死福柯的人之死可从以下几方面去理解。首先,人杀死上帝,是为了取而代之。海德格尔曾指出如果上帝从超感觉世界的权威地位上消失,那么这一权威地位总是仍然被保留着而且,空位需要被重新占据,现在被驱逐的上帝需要被别的某物取代。在《快乐的知识》中,尼采明确指出我们岂不是必须自己成为上帝。因此,对现代人的批判实际上是对另一个上帝的概念化进行批判。笛卡尔哲学标志着主体的崛起,我思的发现实际上表明了上帝在中世纪具有的作为世界之源的功能已经让与人了,我思成了我在。但是,在康德和黑格尔完成了这一任务以及尼采宣告这是一个文化事实以后,福柯才体悟到上帝之死必定蕴含着起绝对作用角色的人的死亡。其次,人之死这个断语表明,当代西方知识方向发生的深刻变化,已经颠覆了人和主体曾经占据、作为现代思想关键焦点的中心地位。尽管马克思的经济分析与尼采的道德谱系学都发现了人这一范畴的不充分性,但福柯认为,正是人文科学的真正发展才证明了现代人道主义不仅充满局限性,而且是昙花一现,会像画在沙滩上的面谱一样消失。福柯果敢的宣布了人的死亡,这是对人类学主体主义的讨伐,对笛卡尔、尤其是自康德以来200多年西方哲学传统的先验意识哲学和主体主义的批判。四、现代:读者之死五、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