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71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本文由zhxy1688贡献pdf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论文分类号密级U472.9内部单位代码10183研究生学号203514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汽车ABS台架检测方法研究THERESEARCHOFINSPECTIONMETHODTOAUTOMOBILEANTI-LOCKBRAKINGSYSTEMONBENCH作者姓名:专业:陈友谊载运工具运用工程导师姓名及职称:苏建教授论文起止年月:年12月至年1月提要本文经过对国内外现有汽车制动防抱死系统的深入研究,根据现代自动化检测线的实际需要,对汽车制动防抱死系统检测理论和检测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而且根据检测方法设计开发了ABS检测试验台。该检测方法运用先进的传感器和电子技术作为检测手段,用计算机作为控制和分析中枢,能快速、准确的检测出汽车防抱死系统实际工作时有关参数变化,对汽车制动防抱死系统的实际工作性能做出准确的分析和判断,为汽车的维护与保养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为制动防抱死系统提供可靠有效的检测手段及检测设备,进一步实现对现代汽车技术性能全方位检测的目的。论文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基础理论研究:经过对汽车制动防抱死系统的实际工作过程中车轮线速度变化研究,提出一种新的检测汽车制动防抱死系统的理论和检测方法。2.机械部分设计:根据检测线实际需要出发,针对汽车制动防抱死系统工作的具体特点,设计开发了汽车制动防抱死系统检测试验台。3.信号的采集部分设计:运用传感器和电子技术完成信号采集,并将其经放大电路送入微机,然后对其进行分析处理。4.信号测控部分设计:运用VC++6.0对采集进来的信号进行处理,建立数学模型,运用Matlab6.0将数字量转化成图形,运用软件对数据结果进行分析处理,并将结果传输给打印机。关键词:制动防抱死系统检测方法检测试验台设计目第一章绪§1.1§1.2§1.3§2.1录论……………………………………………………………….1汽车检测设备研制的意义……………………………………..…………1检测技术在国内外发展状况…………………………………………..2现存ABS检测手段及本论文主要研究的内容…………………………4汽车制动时受力分析…………………………………………………..72.1.1制动力产生……………………………………………………72.1.2侧滑摩擦力……………………………………………………7第二章ABS对汽车使用性能的影响……………………………………..7§2.2§2.3§2.4§3.1§3.2§3.3§3.4§3.5ABS对汽车行驶稳定性的影响……………………………………….8ABS对汽车制动性能的影响…………………………………………11ABS对汽车使用性能其它方面的影响…………………………………12汽车制动时运动分析…………………………………………………13汽车道路试验ABS工作过程分析………………….………………..17ABS台架测试原理研究………………………………………….…..23ABS检测试验台模拟检测内容…………………………………………25ABS台架测试方法研究……………………………………….……..34第三章ABS台架测试原理与方法的研究……………….…………..13第四章ABS检测试验台研究、开发与设计…………………..40§4.1§4.2§4.3§4.4§4.5ABS检测试验台系统组成………………………………………………40ABS检测试验台机械部分研究、开发与设计………………….……41检测与控制系统研究、开发与设计…………………………………49ABS检测试验台检测过程研究……………………………….……..58检测系统抗干扰措施…………………………………………………63第五章试验验证及数据分析……………………………………65§5.1检测试验台具体组成……………………………………65§5.2实车试验条件检验………………………………………67§5.3实车试验及数据分析……………………………………68第六章检测系统误差分析…………….…………………………73§6.1检测试验台机械部分产生的误差分析…………………73§6.2人为误差分析……………………………………………74§6.3信号输入及输出产生的误差分析………………………76第七章结致论…………………………………………………78参考文献………………………………………………………………………..80谢……………………………………………………………..83摘要…………………………………………………………………………IABSTRACT……………………………………………………IV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