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产业集聚与城市化关系的实证分析摘要:产业集聚是当今产业发展的一个新的趋势,它在推动地区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运用面板数据模型,通过实证分析阐述产业集聚和城市化之间的相关性,同时对比中部地区和发达省份的数据,得出中部地区要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必须借鉴发达地区的经验,把握产业集聚与城市化之间的互动规律,积极培育具有地区优势的产业集群,以促进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关键词:产业集群;城市化;面板数据模型一、问题的提出20世纪以来,产业集聚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性的经济现象。美国的硅谷、意大利的中小产业集群,印度的班加罗尔科技园区、我国浙江的“块状经济”等一大批产业集群的兴起,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学者的关注。从我国近年来的区域经济发展看,凡是产业集聚发达的地区,也是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地区。我国长三角的苏南、温州,珠三角的东莞、中山等产业集聚发达的地区,它们的城市化水平也是位列全国前列。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取决于产业、人口向城镇的聚集程度,而产业集聚度是影响城市化水平的关键因素。对比沿海发达地区,中部地区城市化水平低,没有形成具有规模的产业集群,这成为与发达地区经济差距的一个重要原因。产业集聚与城市化的之间有着怎样的必然联系和互动机制?本文试图运用面板数据模型找出两者之间的相关性,从而反思中部地区低产业集聚水平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找出缩小地区差距,实现中部崛起的途径。二、理论回顾关于城市化与产业集聚之间的关系问题,已经有大量学者做了相关的理论阐述。国外很多学者指出了城市的本质即集聚。马克思认为“城市本身表明了人口、生产工具、资本、享乐和需求的集中。”韦伯也是较早的用城市的聚集特征来定义城市的学者。英国城市学家巴顿将城市的聚集经济效益划分为十大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城市促进功能。大量的经济地理学者也从空间角度提出了城市的集聚结构模型,如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伯吉斯的同心圆模式等。可以说聚集是城市化最明显的特征。而经济集聚则是核心。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产业集聚的发展,也有大量学者对此问题做了相关阐述。葛立成从产业集聚和城市化的空间关联性出发,揭示了产业集聚的指向、类型与城市化的推进方式、扩张形态之间的内在联系。徐维祥,唐根年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角度分析产业集群所产生的良好规模效应和人口空间集聚效应,进而推动了城市化进程。仇保兴从集群结构入手,阐述城市内部企业集群和城市外部企业集群的发展演进规律,提出大城市空间结构转型和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基本途径和对策选择。朱智文以城市化的动力机制为起点,探索产业集聚与城市化之间的关系。马春晖对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产业集群发展与城市化关系进行了分析,认为这两个地区较快的城市化是由于产业集群的发展。对于两者的关系已经有了大量的规范分析,但实证研究比较少。本文试图运用计量经济模型中的面板数据模型对两者关系做出实证研究,论证产业集聚与城市化之间的相关性。同时通过比较中部地区与产业集聚程度高的省份相关数据,指出两者差距,说明产业集聚对城市化的巨大推动作用。三、模型设定与数据说明(一)变量设定第一,城市化水平的测度。对于城市化水平的测度从理论上有单一指标法和综合指标法。单一指标法中表示城市化水平的常用指标有城镇人口比重指标和非农人口比重指标。前者是用某一地区内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表示,后者是用某一地区内非农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衡量城市化水平。由于体制上的原因,我国只有辖区人口统计和农业非农人口统计,还没有按城市、农村分类的人口居住地统计。用辖区城市人口代替城镇人口将大大高估了城市化水平,而用后者估计的城市化水平则会偏低。因为它忽略了一部分已经进入城市,或者是在乡镇企业从事非农业工作的农业人口。由于各省统计口径的不一致,选用城镇人口的指标数据不完整,所以本文选取各省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作为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标准,并以城市化水平作为模型的被解释变量。第二,产业集聚水平衡量指标。衡量产业集聚程度的指标有很多,如区位商系数、区位基尼系数、地理联系率、熵指数等。其中区位商系数是一种比较简单的衡量区域产业集聚的指标。其计算公式为:LQij=(Lij/Li)/(Lj/L);其中LQij为区位商系数;Lij为i地区j部门的就业人数;Li为i地区的总就业人数;Lj为全国j部门的就业人数;L为全国总就业人数。一般认为LQij大于1说明产业比较集中,属于专业化部门。本文鉴于产业就业的数据的可用性,采用区位商系数来作为产业集聚的测量指标。本文没有对行业进行细分,分别计算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区位商作为模型的解释变量,分析第二、第三产业的集中度对城市化水平的影响。(二)样本和数据选取选取的省份有上海、江苏、浙江、广东、安徽、山西、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其中上海、江苏、浙江、广东这四省是我国产业集聚程度较好的地区。同时选择中部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