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在针刺研究中的应用【摘要】回顾了运用功能性磁共振技术开展穴位特异性、穴位配伍效应、得气实质、不同针法的比较研究等各方面的研究报道。近期研究表明,fMRI技术已成功地运用于针刺的相关研究之中,对针灸学基本概念的研究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关键词】功能性磁共振;针刺;穴位特异性;穴位配伍效应;得气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目前临床主要是指运用血氧水平依赖法进行的功能性成像。当脑特定功能中枢被激发活动时,局部血流量瞬间快速增加,含氧血红蛋白含量增多而去氧血红蛋白减少。在fMRI图像上,运用不同色彩标示脑功能区血氧含量的改变,实时显示其功能变化,突破了既往研究脑功能“黑箱技术”的限制,其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均相对较高,是迄今为止研究脑部活动的最佳工具之一。近年来,该技术已经成功地运用到了针刺研究的领域,在穴位特异性、穴位配伍、针刺手法的比较等方面展开了研究,把针刺特点的观察、研究和脑功能活动进行了有机的联系。现就近年来针刺领域运用fMRI技术开展的相关研究总结如下。1运用功能性磁共振技术开展穴位特异性的研究穴位,又称腧穴,是针灸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是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穴位的特异性指的是不同的穴位对某一或者某些内脏、或躯体的功能、或病痛,具有区别于其它穴位的反映和调整或功能。近年来,在穴位特异性的研究中,成功地引入了fMRI技术,在单纯的穴位针刺效应和真穴、假穴的效应比较、穴位真针刺和假针刺的比较等等方面,观察了穴位特异性在不同脑区的指向性激活。足三里穴是观察较多的穴位之一,有报道指出,针刺足三里,能相对集中地激活额叶、颞叶、视丘、室旁核。如肖叶玉[1]等采用fMRI技术研究针刺足三里穴时脑区的激活情况,发现针刺右侧足三里穴能引起同侧视丘下部、室旁核和双侧颞叶、中央后回兴奋增加;尹岭等[2]、孙锦平等[3]也分别观察到针刺右侧足三里穴时,fMRI扫描显示同侧视丘下部、室旁核及双侧颞叶脑区脑血流增加;付平等[4]则观察了电针刺激右侧足三里穴的效应,发现能主要引起两侧前额叶和颞叶的神经功能变化,左侧脑部激活较右侧表现明显,具体为左侧颞上回、颞中回、颞下回、右侧颞中回;WuMT等[5]也研究了针刺足三里对脑区的作用,发现在下丘脑和腹侧纹状体存在激活,在前扣带回、海马回存在抑制;王苇等[6]对20名健康志愿者针刺右侧足三里并行实时动态fMRI检查,发现在fMRI脑功能图的整个上额叶均可见明显的功能激活区;FANG等[7]也报道,针刺足三里能激活中央后回及右侧额下回,抑制双侧海马旁回、海马、扣带回、楔前叶及小脑。太冲穴也是研究相对集中的穴位,有观察表明针刺太冲穴能激活视区、边缘系统和皮层下灰质结构、小脑等不同脑区。如王葳等[8]采用fMRI研究针刺太冲穴的脑功能活动,发现左右小脑、前额叶、顶上小叶、顶下小叶、枕叶、海马旁回、岛叶、丘脑、豆状核以及对侧颞极和前、后扣带回等脑区都有不同程度的激活;LIU[9]等报道了针刺太冲穴时小脑的激活效应,发现穴位对侧的小脑前叶、同侧小脑后叶下半月小叶有明显激活;方继良[10]等针刺10例正常人左侧太冲,发现在左顶叶中央后回、左下顶小叶、右丘脑、左丘脑、右上颞回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激活,在左额内侧回、右额内侧回、左枕叶楔回、边缘叶系统的前扣带回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抑制;胡卡明等[11]在进行单侧和双侧持续刺激太冲穴时,发现大脑相关区域有BOLD变化,其中在岛叶、颞叶、顶下小叶、上丘、楔叶、枕中回等出现像素聚集。合谷穴的报道也很多。侯金文等[12]针刺6例健康右利手志愿者的右侧合谷穴,fMRI扫描发现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和左侧豆状核区的信号升高,双侧前扣带回区和双侧枕叶的信号降低;LIU等[9]报道了针刺合谷,能激活对侧小脑后叶下半月小叶及同侧小脑后叶上半月小叶;HuiKK等[13]针刺13例正常人的合谷穴后,fMRI检测表明,有针感者表现为杏仁核、海马、海马旁、下丘脑、腹外侧区、前扣带回皮质、尾状核、豆状核、颞极、脑岛等区域核磁信号明显减低,躯体感觉区核磁信号增加;LI等[14]也报道,针刺右手合谷穴,能引起双侧感觉/运动区、额中回、颞上回前部、丘脑、额上内侧回、双侧小脑、双侧枕颞交界区、对侧岛叶、扣带回前部、中央后回上部以及同侧顶盖区激活,双侧颞极部、内颞叶区、额下内侧回、额叶眶部、双侧颞中回、双侧扣带回后部、枕叶、双侧中央前回中部、同侧中央前回上部的抑制;XU等[15~17]、闫镔[18]等还观察了针刺合谷穴后脑功能变化的时间和趋势,发现进针后、拔针后都出现了一次高峰,表明中枢神经系统对针刺刺激有了反应。其他穴位的fMRI研究也有报道。如迟旭等[19,20]观察了针刺后溪穴,能不同程度地激活双侧中央后回、扣带回、左侧岛叶、辅助运动区、双侧颞叶、双侧枕叶、双侧额叶、双侧小脑半球、双侧后顶叶、右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