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7
2/7
3/7
4/7
5/7
6/7
7/7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昇2023-2024学年高三开学摸底大联考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材料一:“乡愁”不是一种实体存在,也没有具体的时间和空间限定,它是自以来产生于任何离家怀乡之人的心中的情感。但是,如果把这一概念限定于自现代社会诞生工业文明发展以来,它就有了某种实在的含义。在这里,“乡愁”不只是一种超越于时空的情感存在,同时也是现代性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产物。所谓的“乡愁”是在现代性发展观照下的“乡愁”,只有在现代性的视野下,才能考察它所代表的时间维度和心灵指向的深层原因,“乡愁”才有作为方法论的可能性。把“乡愁”作为方法,意味着以此出发,把自己置身于民族生活之流中,去感受民族生活的种种。鲁迅以一种充满“乡愁”的情感来写《祝福》,他对祥林嫂并不是简单的“否定”或“怜悯”,而是意识到“祝福”背后深刻的文化属性及这一属性对个体生命的巨大影响。鲁迅一代知识分子的“乡愁”中包含着启蒙的现代性的目光,它也是民族自我发现之前提。在这一现代性视野下的“乡愁”中,他不只发现了“村庄”“乡土”“国民性”与“民族文化结构”,更重要的是,他发现了“人”的生活之源和精神之规约。但是,鲁迅一代所处的语境是西方现代性观念进入封建帝制的中国之初,“现代性”以绝对的积极因素存在于中国的思想文化和政治经济空间中,在这其中,“乡愁”常常是作为“现代性”对立面出现的,是被批判的对象。一个世纪以后,除去其中自然的“怀乡”因素,“乡愁”几乎被固定为具有保守主义倾向的、反现代性潮流的情绪。但是,以今天的社会现实和文明发展方向来看,我们却恰恰需要重新反思这一保守主义倾向和反现代性情绪。因为“现代性”已经成为布满中国生活各个缝隙的事物,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它以激进的和强势的推进力瓦解了中国社会结构的方方面面,它的“消极”因素开始慢慢呈现出来,“保守主义”和“反现代性情绪”将会起到一个反向的阻碍作用。在这一情形下,重返“乡愁”,是重新思考“乡”在中国生活中的独特意义。“乡”既是实际的乡村、大地、山川、河流、树林、花草,也指中国独特的文化意义上的“乡”,乡土生活、农业文明、乡土文化等等。我们要思考的是:这一“乡”内部有怎样的生活样态,这些样态哪些应该属于“需永恒不变的一半”,哪些则是属于“需变化改造的一半”。而在当代的中国,“乡”似乎逐渐只剩下政治经济学层面的乡村,而自然、风俗、人情、伦理和“家”的层面的乡村正在丧失。重回“乡愁”,要以“同情之心”回到民族生活的内部。因为“乡愁”与人最基本的情感、道德与生命感受相联系,它是观察世界的起点和终点,尤其是,它也应该是当代社会各个制度层面发展的起点与终点。只有充满“同情之心”,才能够正确处理“乡”和“乡村”的问题。重回“乡愁”,还包括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农业文明那种天人合一的生活方式和思维形式逐渐为工业文明的科学思维所代替,每一个人生活在一种类似于唯物的清明和新的混沌之中,晨昏日落,风雨雷电,山川河流,都只被看作为可征服的事物而轻蔑处之。人与自然的关系在不断疏离,而四时、农业、耕种、农业文明越来越成为要被遗忘的或注定要消失的事物。当以“乡愁”的视野来审视这些变化时,就会发现人越来越远离诗性思维,丧失了与自身存在之地间的感知能力。——(摘编自梁鸿《作为方法的乡愁》)材料二:近现代以来涌现的各种对传统文化的辩护、维护思潮,产生于东西方文化的危机意识。文化乡愁更多地体现为文化意义上的保守主义,但这里的文化保守主义应该去掉更多价值判断上的贬义色彩,因为持批判保守主义文化立场的人,习惯于将西方文化与中华传统文化进行对举,认为前者是先进的、科学的、开放的,后者是落后的、愚昧的、保守的。这个逻辑预设,即中华传统文化不如西方文化,拒绝接纳中华传统文化,这反而是另一种“保守主义”。当代“文化乡愁”概念的提出起源于2013年年末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在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句令人难忘又启人深思的诗意口号:“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把城市放在大自然中,把绿水青山保留给城市居民”。此后,习总书记在多种场合论述了乡愁的意义。在潮州考察时习总书记谈到:“在改造老城、开发新城过程中,要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存,延续城市文脉,使历史和当代相得益彰。”在广州市荔湾区永庆坊视察时强调:“要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民族复兴是新时代以来的历史重任,而“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习总书记说:“记得住乡愁,就要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保留中华文化基因。“保留城市历史文化记忆,让人们记得住历史、记得住乡愁,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家国情怀”。在当代,“文化乡愁”增添了以往所不具备的含义。--(摘编自李晓锋《文化乡愁的历史逻辑与价值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