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XX大学的标志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歧义广告语言的传播效果分析英文题目Theanalysisoftheambiguityofadvertisinglanguagecommunicationeffect学生姓名XX班级2011级专业汉语言文学指导教师叶剑挺二O一三年十月开题报告一、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广告是一种艺术,广告语言更是艺术中的艺术。而其中有歧义的一类广告语言尤其值得我们特别关注。本选题旨在通过研究广告中的歧义之传播效果,为广告创作者和受众提供一些参考,让前者创作出更好的广告,而让后者可以更好地消费和欣赏广告艺术。作为广告创作者,更多的关注消费者对歧义广告语言的理解,有利于自身创作出更受欢迎和更具传播效果的广告来;作为消费者和广告受众,如何准确理解广告语言中的多种涵义,不仅可以指导我们更好地进行消费活动,选择更适合自己的产品,避免虚假广告的误导,而且可以尽情享受广告语言之美。在物质生活已经相当丰富的今天,人们的精神诉求愈发显现,好的歧义广告能给受众提供精神食粮,其作用并不亚于影视作品。而作为广告语言的研究者,从受众的角度加以分析,研究歧义广告语言的传播效果,就可以同时指导广告的创作和受众的接受。所以广告语言研究,应当注意到广告语言的传播效果分析,而这方面的论著目前还不算太多,从众接受角度研究广告语言的传播,应当成为一种趋势。本文拟从这一角度试作分析,以期为广告语言的研究略尽绵力。二、国内外关于该论题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广告业迅速发展。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广告市场进一步开放,广告市场的竞争也更加激烈。这要求我们不仅要关注国内市场,还要关注国外市场。根据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2003年12月起外商广告企业可以控股超过5%,2005年12月10日始外商又可以独资经营广告。中国的广告开始走向深化并与国际接轨。广告语言的研究继续受到语言学界的高度重视,并开始走向深化。近10年来,广告语言研究的论文呈几何数增长。从2000年至2009年,在中国期刊网上搜索以“广告语言”为篇名的期刊论文达641篇,是前20年的近3倍;以“广告语言”为题名的硕士论文达88篇。大量的研究人员把广告语言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无疑会提升广告语言的研究水平。广告语言学体系初步建立。广告语言学是应用语言学和广告学相互融合的一门科学,它既是应用语言学的一个分支,也是广告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众多学者的共同努力,广告语言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广告语言学有了自己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等。已经开设广告学专业的高等院校大部分已经把广告语言学列为必修课程之一。现在已经出版了多部广告语言学的教材,例如,王军元的《广告语言》、于根元主编的《广告语言教程》、炜、高军编著的《广告语言学》等。在这一广告语言研究的大背景下,关于歧义广告的研究也出了不少成果,陈丽丹的《蓄意歧义与广告语言的说服力》从歧义和蓄意歧义的定义入手,在搜集分析大量的广告语篇的基础上举例说明了蓄意歧义在中英文广告文本中的主要表现形式及功能。钱毅的《广告语言中歧义的表达效果分析》区分了广告语言中的积极歧义和消极歧义。也有不少关于预设与广告语言的研究,如赵立无的《论预设与广告语言》简要回顾预设的研究历史,以预设和广告语言各自的概念、功能为切入点,通过理论分析、举例阐释广告语言中预设的特征及其在广告中的积极功能。张慧智的《浅析预设在广告语言中的应用》在简要回顾预设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了预设的使用特点,并通过广告实例分析了各种。三、论文的主攻方向、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广告语言中的歧义现象日益普遍,论文主要想对歧义广告语言的传播效果进行分析。论文拟含以下主要内容:歧义在广告语言中的作用,歧义广告语言的传播效果分析,其中,影响歧义广告语言传播效果的因素很多,包括广告本身,传播媒介以及受众心理等等。此外还拟分析性别,年龄,地域等因素对歧义广告语言传播效果的影响,以及如何利用广告语言中的积极歧义和正确对待其中的消极歧义。检索广告语料库,采用问卷和实地采访等方法调查消费者对时下流行广告的看法与理解,以及他们所认为的好的广告应当是什么样的。四、论文工作进度安排2013年8月:搜集相关资料2013年8月:确定写作思路2013年9月:提交开题报告2013年9月:初步成文,提交初稿2013年10月:修改(修改进度视论文写作情况和指导老师意见而定)2013年10月:提交定稿五、论文主要参考文献:[1]吴为善广告语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2]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3]蒋华广告语言与修辞研究[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07.[4]王晓华广告效果测定[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4.[5]王国全新广告学[M].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