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2
2/2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伏邪理论在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的应用05003]河北省中医药研究院蔡春江裴林050000河北省职工医学院李佃贵关键词伏邪理论浊毒内伏慢性乙型肝炎行性、爆发性不明显,故“疫毒”提法似欠妥辩证论治当。我们受伏邪理论启发,提出慢性乙肝属伏邪致病,伏邪为“浊”、“毒”之邪,病位在肝慢性乙型肝炎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明了,其体,邪伏部位为血分。理由如下:①慢性乙肝危害居24种法定传染病之首,已成为重要的公病情迁延,病情平稳一活动一缓解一再活动一共卫生阈题。目前尚缺乏十分特异的治疗药物.再缓解,即相对静止一活动一相对静止相交替,因此积极探讨中医中药防治慢性乙肝意义重时发时止,症状表现与伏邪相似,从伏邪论治大慢性乙肝属中医“黄疸”、“胁痛”、“积符台疾病本身病症特点,也符合中医基本理论。聚”、“虚损”等范围。我们受伏邪理论启发,从②急性乙肝湿热之邪未尽,积湿成浊,郁热内浊毒论治本病,获救满意,现阐述如下。生,蕴热人血而为毒,浊毒内伏血分,时发时I伏邪理论溯源止,可诱发慢性乙肝。从临床表现看,慢性乙“伏邪”又称伏气”.顾名思义.就是人肝患者舌质多红、紫或红绛.苔黄腻或黄燥.脉受到了大自然中某一种邪气侵袭后.设有立即弦滑数或弦细滑,均为浊毒中阻、内伏血分之发病.潜伏于体内.逾时发病的叫“伏邪”。明征。伏邪”之名,最早见于蒋阔齐《医略》。“伏3浊毒源流论及慢性乙肝的浊毒发病观气”之名.仲景言之最早而伏邪理论渊源于考“浊”最早含义是浊气(主要指呼出的《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有“冬伤于浊气和排出的矢气等)、浊阴(指体内较重浊的寒.春必病温”,是温病伏邪病因学说的源头,物质,如二便等)。至汉・张仲景认为,浊同湿,后世有关伏邪之说.皆引其以为墙宇,加以发指浊邪,湿浊之邪,如《金匮要略・脏腑经络挥。关于邪伏部位.如王叔和认为伏邪是邢伏先后病脉证》云:“清邪居上,浊邪居下”。湿肌肤.巢元方认为是邪伏肌骨。吴又可认为是浊,即湿气,因湿性重浊牯腻,每于病位停留邪伏募原,柳宝诒、俞根初认为是邪伏少阴,张滞着,阻碍轻清阳气的恬动,故名浊后世浊锡纯认为是邪伏三焦脂膜,虽众说纷纭,奠衷又指浊症,分便浊与精浊。从上可知.浊之含是.但他ff1共同点均认为温病病因为伏邪,统义虽多至后世大多与湿有关一归内伤,非为外感“毒”本义指毒草,《说文解字≥云:“毒,2伏邪与慢性乙肝的关系厚也,害人之草”。但古代广泛引申指毒物,或实际上.伏邪理论一直指导着中医治疗慢指毒害,或指罪恶,或指痛苦等。在医学中其性乙肝。l990年上海第6届全国病毒性肝炎会义更为广泛,《素问・五常政大论》云:大毒议乙肝防治方案中,中医方案指出,乙型肝炎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t”.此或属“疫毒内伏”.已明确乙肝属伏邪致病。我们指药物,或药物的峻烈之性。《素问・生气通天认为.“疫毒内伏”之“疫毒”当然强调其传染论》日:“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这里指性、流行性,而慢性乙肝与甲肝戊肝不同,流外界致病的烈性病邪.当然作为病围也包括疮・2002年2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