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福建省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的“囚徒困境”探析[摘要]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化,改革过程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各种原因导致后勤社会化改革中的甲乙双方往往陷入“囚徒困境”。文章在对福建省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情况进行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当前后勤社会化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分析后勤社会化改革中甲乙双方形成“囚徒困境”的成因,着重阐述解决高校后勤甲乙双方走出“囚徒困境”的途径。[关键词]高校后勤改革;囚徒困境;成因及对策“囚徒困境”最早是由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数学家塔克于1950年提出来的,这是博弈论中最着名的案例。“囚徒困境”说的是在一次严重的纵火案发生后,警察在现场抓到了两个犯罪嫌疑人,因为证据不足而法官分别对他们说,如果你招了,他不招,那么你将作为证人被无罪释放,他将被判15年徒刑;如果你招了,他也招了,你们都将被判10年;如果你不招,他招了,他被无罪释放,你将被判15年;如果你们都不招,则将各判一年。但由于这两个人均处于隔离的情况,都会做这样一个盘算过程:假如他招了,我不招,得坐15年监狱,招了才10年,所以招了合算;假如他不招,我不招,坐1年监狱,如果招了,马上获释,也是招了合算。综合以上两种情况考虑,还是招了划算。结果是这两人都招了,各被判10年。这故事说明在博弈中,两博弈者以个人理性作为行为指导,最终导致不理想的结局,既没有实现两个人的最大利益,也没有真正实现自身的最大利益。“囚徒困境”反映了一个很深刻的问题,就是个体理性和集体理性的矛盾。博弈通常是建立在行为理性基础上的“非合作博弈”,即对弈各方按各自最优决策行事,以达到个体效益的最大;但是由于很多时候采取了非合作的方式,或者没有制定一个共同遵守的规则来约束博弈行为,个体理性往往并不一定会达到自己的预期目标。“囚徒困境”博弈的重要意义在于类似的情况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具有很大的普遍性。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者中作为后勤管理和后勤服务的甲乙双方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在管理和服务的过程中经常陷入博弈的困境,笔者以福建省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实施“一甲一乙式”(即“小机关、大实体”)运行模式为例,分析高校后勤管理处与后勤服务集团甲乙双方陷入“囚徒困境”的成因及其克服的途径。一、当前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面临的主要问题自1999年11月第一次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会议召开以来,福建省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福建省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后勤保障作用。但从目前状况来看,各校后勤社会化改革速度缓慢,市场化运作受阻,改革风险增大,后勤社会化改革正处于攻坚阶段,“小机关、大实体”即甲乙双方分设管理模式,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日益凸显,突出表现为以下四个问题:(一)体制问题。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经过近十年的实践和探索,各院校根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及学校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建立起多元、灵活的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模式。部分院校采取“一甲一乙式”的运行模式,这种模式由过去传统的总务处一个管理部门变为现在的后勤管理处和后勤集团,实行甲乙方关系,甲乙双方以协议契约的形式行使学校的后勤管理和后勤服务工作职能。然而,由于这些院校绝大部分后勤实体还没有进行真正意义上的产权制度改革,还没有取得独立法人资格,没法作为市场竞争主体参与市场竞争,实体难以真正自主发展壮大,学校对从事后勤工作的实体难以做到真正的“断奶”,后勤实体实行的是校内模拟企业管理,后勤服务实体与学校的剥离不规范。(二)机制问题。高校全方位的人事制度改革尚未实施,后勤社会化改革在学校率先开展,后勤部门为确保改革的稳定起见而采取了“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人事管理办法。随着改革的深入,人员结构及素质与改革的矛盾愈为明显,一方面是“老人”由于系上保险带,工作积极性并没有最大程度地发挥,同工同酬在老人和新人中不能一视同仁;另一方面,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教学科研岗位待遇的不断提高,后勤实体难以真正吸引到优秀人才,实体的发展受到制约。(三)观念问题。一是后勤社会化改革前,部分后勤职工以“工头”的身份进行工作和管理,在工作上“等、靠、要”。改革后,广大师生对后勤管理和服务工作提出更高的和更多的要求,部分后勤职工在短期内思想难以改变和更新,在工作中有情绪。二是后勤社会化后,由于机制不健全,监管不得力,部分高校的后勤实体员工只看重和从事赢利的有偿型的服务,对无偿型的服务轻视、推委诿甚至排拆,引起了师生的不满情绪,给后勤改革造成不良影响。(四)认识问题。在学校师生群体中,对高校后勤社会化产生了不切合实际的心理预期。部分高校减少对后勤设备的维护和改造经费,或是过分地强调和依赖将后勤实体的创收投入到陈旧设施的维护和改造中。一方面是随着学校规模的不断发展扩招,后勤服务工作的数量增多了;另一方面是学校对其核拨支付的经费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