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常州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战略思考荆志伟【摘要】新型城镇化是上一轮城市化的深化与提升,在提升中心城市城镇化质量的同时,要更加重视小城镇的发展.常州需要构建新的“四位一体”城镇体系,主要着力点是“四轮驱动”战略.【期刊名称】《常州工学院学报》【年(卷),期】2015(028)001【总页数】6页(P38-43)【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健康城镇化;“四轮驱动”战略【作者】荆志伟【作者单位】常州市节约用水办公室,江苏常州213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99.21十八大提出四化同步的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中央强调推进城镇化是实现现代化的重大战略选择,《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要求“全面提高城镇化质量”,“统筹相关领域制度和政策创新”。江苏省正着力构建省域城镇体系,构建“一带两轴,三圈一极”的城镇空间。《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提出2020年的发展目标是基本实现现代化,城镇化率达到75%。常州市委十一届五次全会提出常州市实现现代化的“三期目标”,城镇化率于2013年、2015年、2020年分别达到67.5%、70%和75%。如何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的“三期目标”,探索新型城镇化示范区①的创新做法,本文以政府为视角,着重关注小城镇(乡镇)城镇化的动力源。城镇化也称城市化,是农村人口(包括外来流动人口)向城镇迁移和聚集的过程。新型城镇化是上一轮城市化的深化与提升,是健康城镇化。健康城镇化重点关注四方面:人口集聚、产业优化与定位、公共服务完善与提升以及就业保障,对于常州市主要是前三项。调研显示:常州市农村大多数适龄劳动人口均在城镇或外省市工作,人口集聚过程中就业压力不大。健康城镇化在空间上是疏朗有致型城镇化,要避免“摊大饼”式城镇化。疏朗有致型城镇化要求在区(县)周围,以镇为基本单元,市镇乡村形成有机的协同空间网络,相邻空间由公共基础设施、文化商业综合体、产业项目、生态绿地等镶嵌间隔,每个镇都具有相对独立的功能、各有特色的景观,从而形成生态环境优良、交通条件便利、生活配套齐全、公共服务均衡的城镇化模式。健康城镇化在内容上要求差异化、特色化,要防止同质化。城乡发展一体化是健康城镇化的发展目标,但国际经验和发展实践表明,城乡一体化不是城乡均等化,不是把农村都变成城市,而是要借鉴法国和日本的城乡差别化协调发展模式,打造特色小城镇和特色乡村。要避免打着规范化、标准化的旗帜,简单地用指标考核的方式,把小城镇打造成“同质化”城镇,理论与实证研究一般认为城镇化发展近似“S”曲线[1],可分为3个阶段:城镇化率小于30%时,处于低速发展阶段;30%~70%时,处于加速发展阶段;70%以上时,处于停滞发展阶段。根据诺萨姆城镇化发展阶段模型,从全市和小城镇的角度,考察常州市城镇化所处的发展阶段。2.1.1常州市处于加速发展阶段后期统计数据表明,2013年常州全市城镇化率达67.5%,总体处于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的后期。此阶段的发展特点是:①经济发展逐渐以第三产业和高科技产业为主导;②城市人口增长速度趋缓;③随着交通的便利,区域空间趋向一体化,有可能出现一定程度的逆城市化现象。这个时期政府政策的重点是:提升城镇化质量,通过智慧城市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缓解交通拥挤、环境恶化等城市病。2.1.2小城镇处于加速发展阶段常州市小城镇城镇化程度普遍偏低,城镇化率约为40%,总体处于加速发展时期,此阶段的发展特点是:①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快速推进;②人口快速向小城镇集中;③小城镇城市建设快速发展;④小城镇规模快速扩大,功能不断完善。这个阶段,政府政策的重点是:根据自然资源禀赋和区位特点,因地制宜地编制城镇发展规划,科学地确定小城镇的空间布局和功能定位,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公共服务供给。本阶段考验各级政府的发展能力和管理能力。2.2.1前一轮城镇化的发展特征①发展资源集聚在市、区县的“大城市发展战略”;②开发区建设成为城镇化的重要载体,是人口集聚和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③行政区划和建制调整应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及行政效率的提高[2],村镇合并②在取得规模效应的同时,“创造”土地等发展资源支持大城市发展。2.2.2新一轮城镇化面临的重要问题当前体制下,小城镇不具备快速推进健康城镇化的条件。经验表明,城镇化建设需要具备2个基础条件:一是城市化发展资金,主要包括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和融资平台;二是城市化建设用地,即建设用地指标和规划用地面积。前一轮城镇化中,常州市的土地政策和财政政策向大城市倾斜,尤其是开发区,这种大城市发展战略是通过小城镇支持大城市的发展得以实现的,建设用地大部分留在大城市,而小城镇承担着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的任务。小城镇在这两方面都不具备条件。在发展资金方面,现行分税制财政体制的缺点是事权与财权的不匹配[3],而且越到基层越不匹配,这使得小城镇财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