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3
2/3
3/3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情境任务引领下的语文实践“情境”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中的高频词。语文课堂是否需要创设情境,已经不是问题,真正的问题是如何创设有效的情境。一个重要的评价标准就是这个情境能否有效地联接文本学习,能否把学生的活动引领到语文实践之中。学科实践是《新课标》倡导的学习方式,也是实现学生知识学习向语文素养转化的必然要求。怎样让情境任务指向语文学科实践?怎样才能让学生的语文实践更丰富,更有趣,更贴近生活呢?刘老师的教学设计做了有益的探索。课堂围绕“家国﹒抉择﹒担当”的主题词,设计了“改版升级2000年《木兰从军》邮票为有声邮票”的情境任务。邮票这一传统文化载体的引入不仅给学生营造了真实的学习情境,而且体现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在“邮票改版升级”情境下,刘老师设计了三个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这些任务既符合生活逻辑又有趣味性,让学生在做任务中,联接阅读与鉴赏、梳理与探究、表达与交流等多种语文实践活动,环环相扣,步步推进,实现语言运用、思维提升、审美鉴赏与文化传承等素养的整体提升。古诗文学习离不开诵读。刘老师让学生创新朗读方式,通过领读、对读、轮读、分角色读等,充分涵泳品味诗句,生动地再现诗歌画面和情感,很好地把握诗歌的节奏、韵律,体会其刚健明朗、质朴生动的特色。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对邮票画面的增改,多角度、立体地理解木兰这一形象的典型意义。这一构思相当精巧,对原版邮票的一改一增,关乎木兰两次重大人生选择。学生就在如何改、为何改,如何增、为何增的思考与讨论中,在文本中走了几个来回,木兰这一形象就在他们头脑中逐渐丰满起来。第一幅邮票之所以由日常“纺织”改为定格于停机叹息,是因为这一画面更给人想象的空间,需要联系整首诗来理解木兰的忧愁和犹豫,以体现其选择的艰难,唯其艰难,才更显其理性。木兰从军不是一时冲动,她深深明白从军意味着什么,但最后还是义务反顾。这是一种于民族于家庭的担当,是强烈的责任使然,是忠孝的集中体现,这是英雄之所以英雄的关键一步。可以说,改后的画面极具艺术张力。再说增加的“木兰拒官”邮票,学生同样需要通过咬文嚼字,反复体会木兰作为女儿的选择,这是一个普通女儿的选择,是一个普通人的理想,有了这一笔,木兰的形象更加丰满立体,可亲可近。两次抉择,相映成趣,木兰这一平民英雄就成了一种独有的文化符号,走进了无数人的心里。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引发广泛共鸣,学生通过联想、想象完成对木兰形象的审美再创造。而理解“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家国情怀和“功成身退”“顺应自然”的伟大智慧,则是本诗教学的难点。为了让学生对家国情怀和中国文化有更深的体认,教师将“领悟精神内涵”的任务放在了中西方文化对比的情境中,通过判断大洋彼岸中学生设计的邮票是否合理,让学生对个人价值以及英雄的内涵进行辩证思考。美国迪斯尼公司拍摄的《木兰》中的花木兰是美国梦的代言人,那位中学生的设计体现了极具西方特色的个人英雄主义的思想。通过对比,学生更容易理解作品中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纵观整节课,围绕邮票设计的情境,学生的活动不蔓不枝,始终紧扣朗读、鉴赏与表达的语文实践展开,思维也在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不断演进。这样的情境可谓“傍着地面行走,不在云端跳舞”。教学设计本身意味着一种选择,基于情境任务的教学,学习形式往往是综合而高度统整的,本课的文本细读与语言鉴赏略显不足。如小组展示朗读诗歌第三节,老师仅就朗读重音、语调和整体感情作了点拨,而对互文手法和诗歌反复铺陈渲染的作用,未能让学生进行沉潜式品味。另外,“木兰易装”的情境虽然很好地引领学生透过木兰形象领悟中国文化,但更多体现了教师的主导意志,若能让学生主动提出这一问题,课堂品质将大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