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5
2/5
3/5
4/5
5/5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中医治疗和护理进展【摘要】慢性胃炎是胃黏膜慢性炎症,主要表现有嗳气反酸、胃脘疼痛及恶心欲吐等,其病程时间较长,容易反复发作。近几年来,中医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十分显著,已成为人们治疗慢性胃炎常用的方法之一。笔者对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的中医治疗和护理进展进行了研究,进一步探讨中医治疗与护理对慢性胃炎患者病情的安全性与有效性,从而慢性胃炎的治疗提供指导。【关键词】脾胃虚寒;慢性胃炎;中医治疗;护理慢性胃炎主要是由不同病因引起的慢性炎症细胞浸润性炎症[1],其发病率在各种胃病中居首位。据统计,慢性胃炎发病率极高,在各种胃病中居首位,约占接受胃镜检查患者的90%以上[2]。该病病程长,易反复发作,临床以上腹小适、疼痛、胀满、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为主要表现[3],随年龄的增长而逐年增高,给病人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且慢性萎缩性胃炎与胃癌的发生关系密切,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的提高,危及生命健康。慢性胃炎是消化道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诊断标准参照2006年全国慢性胃炎研讨会共识意见。慢性胃炎因饮食、气候、情绪变化等导致急性发作或使其症状加重,属于中医胃脘痛范畴[4]。2003年拟定的《慢性胃炎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进行中医辨证,分为肝胃不和证、脾胃虚弱(含虚寒)证、脾胃湿热证、胃阴不足证、胃络瘀阻证、脾虚气滞证等六型,而中医辨证论治中脾胃虚寒证型是最为常见的。中医护理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的护理工作,是中医的重要构成部分,相关的临床资料表明,中医护理在近几年取得了较为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受到了众患者及专家的一致推崇。传统的中医资料表明,自古以来,中医治病常以个体行医为主,除了诊断处方还需兼顾配药熬药、护理观察之职,通常讲究医护不分家,因此,中医护理的来源已久。中医辨证治疗一般通过望、闻、问、切的方法,了解患者的病情情况,进而采取对症的临床治疗。中医护理的原则主要以中医辨证治疗的原则指导护理工作,例如常见的护理原则有:“同病异护”“异病同护”“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及“预防为主”等。中医护理讲究人体是有机的整体和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即在护理过程中认为人体的各项器官具有联系性和统一性,并且会随着昼夜更迭、气候变迁而出现变化,故在护理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变化和结合外部环境因素进行针对性的护理。笔者对脾胃虚寒证型慢性胃炎的中医治疗和护理进展作一综述,为慢性胃炎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以促使慢性胃炎患者病情的康复。1病因病机现代医家继承发展古人经验,形成慢性胃炎的基本病机为脾胃气虚,气机失调的定则,同时认为瘀血阻滞为慢性胃炎的常见病机,而随着现代科学发展,幽门螺杆菌得以发现,胃黏膜得以直观,现代医家进一步发展了慢性胃炎的病因病机,认为脾胃湿热,胃阴不足乃慢性胃炎不可忽视的病机之一。同时慢性胃炎的发生与脾胃素弱、饮食不节、情志所伤等因素有关。肝失疏泄,肝气犯胃,脾胃运化失权,蕴湿生热,酿化成痰,痰瘀互结,阻于中焦,为慢性胃炎常见的病因病机。人体长期处于寒湿的环境当中,会造成对脾阳和肝筋的损伤,最终殃及肾阳以至于阴阳失调,形成阳虚体质。匡氏理论指出,腻滞质和迟冷质作为一种病理体质,是在环境因素的长期作用下,造成阴偏盛、阳偏衰,气血亏损或瘀滞。病理代谢产物积聚,是经历漫长的发育及衰老过程而形成的病症体质。如果长期身处湿地,湿邪易反复影响其生理体质,从而形成病理性腻滞质。大多数患者的就医意识不强,久病以致体虚。2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的治疗西药在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相关性方面已经有多年的研究,且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但在解释慢性胃炎反复发作相关因素方面尚未完善,临床上对治疗该类疾病,也是多采取西药为主的药物治疗模式,虽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仍显单一。因此,除对基础疾病运用西药充分治疗外,还应及时发现和探讨中医疗法在治疗相同疾病的可利用性。中医基础医学具有奇特的辩证论治体系,有着较长久深厚的经络、火灸探讨论著底蕴,探讨治疗方法主要是围绕着经络和穴位相辅相成。人体的穴位是五脏六腑的投影区域,在身体上有较多穴位都和人体的内脏器官有着相应的联系,可以反映各脏腑生理、病理的机能,同时也是治疗脏腑疾病的有效刺激点,达到融经络、穴位、药物为一体的复合性治疗方法。由于胃属六腑之一,其脉络瘀阻之像难以在舌象上反映出来,须根据胃脘部的症状、病程加以判断[5]。2.1中医中药治疗脾以阳气促使其运化功能,因脾气虚损日久而引起脾阳虚衰,气血生化乏源,胃失温养。素体阳虚、误治或失治都可发展为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且治疗较为困难。温阳药多以辛温燥烈之品为主,使用过程中应当合理控制剂量,扶正药物亦不可久服。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常用的药物有:甘草、乌药、干姜、人参、制香附等。痉挛性疼痛者加用甘草和白芍,泛酸者加用煅瓦楞子和乌贼骨,泛吐清水者加陈皮和法半夏。中医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