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9
2/9
3/9
4/9
5/9
6/9
7/9
8/9
9/9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高考文言复习应回归统编教材近年来,高考卷对文言文知识点的考查,与教材的关联非常明显。石骏、徐晓彬认为关联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试题材料与教材进行隐性关联,题干设问直接与教材关联,选项设置直接与教材内容关联,答案设计间接与教材内容关联,这是“横截面”上的分析。如果从“纵贯线”角度分析,这种关联呈现三大趋势:由隐性关联到显性关联,关联类型更加多元;由词义迁移到词义辨析,关联层级逐步提升;由立业安邦到立德树人,关联程度日益深化。针对这种考查趋势,王本华老师认为,高考语文试题和教材的关联,显性部分让一线教师很高兴,但更要关注隐性的内容。基于此,为了提高文言文复习的效率,学生应回归课本,选择教材中传统经典课文作为关联对象,重视对统编教材中文言知识点的梳理、归纳与整合,更要对教材文言资源进行“深度开发”与“二次利用”。策略一:颗粒归仓,培养文言语感《新课标(2020年修订版)》在“学业质量水平”一栏中指出,能借助已有的语言知识和语感,结合具体语境分辨词语语义和情感上的细微差别。同时,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下册第一单元“单元研习任务”明确要求,学习文言文,需要有意识地积累一些词语和语法知识,逐步形成文言语感。根据教考要求,学生应梳理教材中的文言知识点、文化常识和文言语言特征等内容,提升文言语感。高中统编教材共五册,包含近38篇文言文。这些文本皆为经典篇目,文言知识含量很大,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通假字等知识点,都很典型与规范。对这些琐碎的知识点,学生需要分类整理,做到“颗粒归仓”。另外,学生将教材中的常见文言实词分类梳理与归纳,在整合的基础上,理解实词四种常规推断方法:字形推断法、位置推断法、语法推断法与语境推断法。目前,高考卷对文化常识的考查与书本的关联性也越来越强。对此,学生还要梳理古代文化常识和文学常识。以统编教材必修下册为例,我们梳理出古代称谓有童子、亚父、叔伯、黔首、竖子、诸母等知识点;古代官职有执事、参乘、里正、抚军、令尹、里胥、有司等。文言语感不仅包括对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文言句式等知识的感知,同时还包括对文言文语序、韵律、风格和语言特征等内容的品味。为了培养文言语感,学生还要梳理文言语言特色,品味言语形式,强化文体特征。篇目文体语言特征《劝学》论说文多设喻释理,多用排比句,大量穿插使用对偶句,整齐对仗节奏和谐,富有文学韵味。《师说》论说文多用排比和对偶,运用“嗟乎”“呜呼”语气词语,语气富有变化,文章气势充沛、笔力雄放。《侍坐》语录体散文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描写生动场面,营造和谐氛围,尽显“一言而巨细咸该,片语而洪纤靡漏”。《齐桓晋文之事》对话体议论文对话精彩,思辨性强,善于取譬设喻,因势利导,引之入彀,既循晋文传统,又蕴古风美感。《庖丁解牛》寓言故事语言简练,生动传神,人物刻画淋漓尽致,用寓言故事表达思想,形象生动,富有启发性。《烛之武退秦师》历史散文语言准确精炼,生动富有色彩。对话极具个性,说辞不卑不亢,劝退情理兼具,彰显外交智慧。《鸿门宴》历史散文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动作来表现人物性格,语言精练生动,细节传神。………………梳理语言特征,属于物理性采集。要想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学生还需在品读中悟得文言语感。教师要有意识地精选“联系点”,选择一些文体、内容、风格、写作背景等相似、相反的文言文本,通过文本选读、小组诵读、组际比读、课前演读等方式,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妙处,体悟语言特征的“婀娜多姿”。例如,在复习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当堂朗读,感受《老子》善于汲取世俗经验展开哲理思辨,直接论说道理的论说魅力,体验《庄子》长于寓言,婉曲达意的理趣与智趣,从而体悟两篇文章语言的不同节奏感与韵律感,品味《老子》与《庄子》论述风格与语言韵味的差异。策略二:深度理解,强化思维训练钱梦龙在《文言文教学要由“言”及“文”》一文中指出,文言阅读的要点是集中在“章法考究处,炼字炼句处”的“所言志,所载道”[2]。高考文言文在理解层级的考查也大多在这两个地方做文章,一是理解文言章法的“考究处”和重要文言词句的“炼句处”,揣摩文章构思技巧与章法特征;二是理解文本背后的“志”与“道”。一是选点突破,提高赏鉴能力。2023年新高考Ⅰ卷文言文第14题:“子鲋用以批驳韩非的事实依据是什么”,此题要求学生理解批驳策略,考查概括与分析能力,感受批驳魅力。基于这一考查趋势,学生采用“选点突破、有的放矢”原则,结合文体特征,侧重复习论证方法与说理技巧。如复习《谏太宗十思疏》(下文简称《谏》)时,学生从论证方法切入,品味比喻、对比、举例论证妙处;复习《烛之武退秦师》(下文简称《烛》)时,学生以“劝退策略”为话题,梳理劝退策略:尊重对方,语气谦卑;陈述利弊,有理有据;利用矛盾,适度离间。另外,学生以“说辞中的对象意识”为中心,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