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成功的企业如何创造盈利模式(2006-10-0513:03:02)HYPERLINK"javascript:;"转载分类:HYPERLINK"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255605000_8_1.html"\t"_blank"商业精神文:夏志琼出处:《国际融资》一个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就要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赢利模式。由于各行业宏观和微观经济环境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中,没有一个单一的特定赢利模式能够保证在各种条件下都产生优异的财务结果。美国埃森哲咨询公司对70家企业的赢利模式所做的研究分析中,没有发现一个始终正确的赢利模式,但却发现成功的赢利模式至少具有独特价值、难以模仿、脚踏实地等共同的特点。可以说,成功的赢利模式必须能够突出一个企业不同于其他企业的独特性。优秀的赢利模式是丰富和细致的,并且它的各个部分要互相支持和促进;改变其中任何一个部分,它就会变成另外一种模式。我们分析那些成功的企业,他们从小到大无不是创造出一种全新的适合自己的赢利模式。李彦宏:用百度搜来9亿美元2005年8月5日晚,百度在纳斯达克登陆,发行价27美元的百度,一开盘,就达到了66美元,随后一路狂飙,收盘时,已升到122.54美元。这样的涨幅,不仅创造了纳斯达克海外股票涨幅的历史纪录,即使是在美国,也是过去5年的最大涨幅记录。那一刻,李彦宏终于知道自己“搜索”了5年的结果,那就是9.06亿美元的身家。创立百度之前,李彦宏已经是网络专家。1999年,李彦宏放弃了在美国的一切,携风险投资回国与好友徐勇一起踏上了艰苦的创业道路。创业之初,美国IT界最火的是电子商务。李彦宏没有跟随大流进入电子商务领域,而是悄悄走到了尚少有人问津的网络搜索领域。2001年,网络泡沫破灭,门户网站生存也出现了困难。搜索引擎公司仅靠收取技术授权费是无法生存的,调整营运模式势在必行。百度决定从后台走向前台,设立自己的网站,并且采用新的盈利模式——企业竞价排名。即向企业收取费用,使其在任何可能的搜索页面上优先排序,这样可以帮助企业的潜在客户直接进入企业网站,增加企业赢得新客户的可能性。2001年8月,百度进行了这样一次大转型,转变为一家直接面对网络用户的网站。在当时百度的收入组成中,“竞价排名”占了80%。2003年年初,百度终于开始盈利。根据上海研究机构iResearch和统计网络浏览量的Alexa.com公司的资料显示,百度已是目前中国最大的搜索引擎网站,浏览量位居全国第二位,流量更是名列全球前六位。不久前CNNIC的调查数据显示,百度仅在北京的搜索市场占有率已经上升至52%,而Google为33%。迪士尼:构造财富图景“哦哦,演出开始啦!”二十多年前,美国动画片《米老鼠和唐老鸭》的这句经典开场白曾伴随无数人度过一个个欢乐的黄昏!今天想来,那仍然是一个充满温馨和快乐的回忆。50年前,迪士尼乐园的创始人华特•迪士尼还窘迫地感慨:“我无法说服银行家迪士尼乐园是大有可为。梦想,毕竟做不了抵押。”50年后,梦想不仅做了抵押,还成了创造财富的机器。一个迪士尼乐园,无非是一只老鼠和一只鸭子的故事,却可以从一幅漫画到一部卡通,最终搞出一个巨大的主题乐园,让全世界为之疯狂埋单。从50年前第一座迪士尼乐园在美国开园以来,尽管在全球的扩张不像它的合作伙伴如麦当劳、可口可乐般深入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它只是开了6个主题公园而已。但是,迪士尼不仅赢得了完全的市场占有率,更重要的是向世界展示了一种新的生财模式:迪士尼希望带给每一个人快乐的回忆与愉快的体验,但这种快乐的分享是需要付费的。也就是说,生活的快乐可以转换为货币,企业的利润可以建筑在人们自愿追求快乐的基础上。这不仅是现代体验经济学的理论源泉,也是现代企业的创新盈利模式。主题乐园,源于沃尔特未泯的童心。实现自己童年的梦想一直是沃尔特前进的动力,无论是制作卡通,还是修建乐园,都是沃尔特不知做了多少次的梦。沃尔特的成功是个奇迹,但他的童年梦想竟然凭着坚定的信念、顽强的勇气和果断的行动而实现了,这真可以说是个奇迹。星巴克:把最好的东西放进咖啡壶中1981年,霍华萧兹突然发现西雅图居然有家星巴克咖啡店跟他们公司订购了很多的滴泡式咖啡壶,而且订购数量比西雅图当地的知名百货公司还多,好奇的霍华萧兹觉得事出必有因,于是便千里迢迢地从纽约杀到了西雅图一探究竟。到了西雅图,喝下第一杯星巴克咖啡,霍华萧兹立即惊为天人、不能自已,霍华萧兹认为与星巴克的咖啡相比,美国人所喝的咖啡简直算不上是咖啡,霍华萧兹当下就决定放弃一切、投入星巴克。不过1981年的星巴克咖啡并不是现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