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9
2/9
3/9
4/9
5/9
6/9
7/9
8/9
9/9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食品营养与安全系别:化工系专业:商检技术姓名:王丽莎学号:090503120食品营养与安全摘要:食品安全是广大民众普遍感兴趣的问题。几乎每天都有关于食品供应中出现新的、更具威胁性时间的头条报道。食品质量是一个有充分理由引起公众关注的问题。它严重危及到人们的健康以及生命财产安全。营养是人类赖以生存并达到健康目的的前提条件和唯一手段。然而这一切必须在食品安全的基础上进行,一切都要以食品安全为前提。食品中毒,甚至导致死亡,给人们敲响了警钟。这也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近年来,疯牛病、口蹄疫、禽流感、二噁英等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的爆发和流行已经对世界各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所以食品营养与安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担忧。关键词:食品、安全、预防食品营养与安全的现状中国的改革开放带来了中国食品工业的大发展,尤其是在20实际的最后10年,中国食品工业以年平均10%以上的增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并由此形成了中国经济第一大支柱产业。进入21世纪,中国食品工业的外部宏观环境和内部产业结构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变化,一来自于社会发展,而来自于科技进步。其结果,既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引发了一些已成为问题的问题和需要积极探讨的问题。其中我们首先要面对的就是食品安全这一世界性的问题。近年来在欧洲发生的“疯牛病事件”和“二噁英事件”以及在我国发生的“酱油风波”、“月饼风波”、“瘦肉精事件”、“奶粉事件”等都清楚地表明:食品安全问题已超越了国界,不仅涉及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与健康,还涉及整个行业乃至一个国家的声誉,而经济利益的损失则更不待言了。食品中的主要危害近年来,由于国贸易和食源性疾病爆发而引起普遍关注的食品中的危害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微生物性危害、化学性危害、生物毒素、食品掺假以及基因工程食品的安全性问题。微生物性危害人们早已认识到食源性病原菌的的危险性。早在20世纪初九出现了奶源性的结核病和沙门菌病,并运用巴氏消毒法早期预防。尽管食品科技得到了显著进展,但食源性疾病仍是许多国家的主要死因,而且潜在的食源性微生物仍在不断增加。牛海绵状脑病(BES)又称疯牛病,是牛的一种进行性高致死性神经系统疾病。BES为传染性海绵状脑病的一种,其病原体并非常规的病毒或细菌,而是一类被称为亚病毒的致病因子。最新研究认为,羊痒病因子PrPSC越过种间屏障传染给牛后形成特定的BES感染因子PrPBS更容易传染给人,当人使用BSE疯牛肉后就可能被感染,产生新型克雅氏病。其他微生物病原,如隐孢子虫Norwalk病毒、甲型肝炎病等,同样引起了国际上的广泛关注,被公认为主要的食源性病原。2、化学性危害有机氯和有机磷农药、重金属、二噁英等均可通过植物或动物从环境中进入食物链,并引起各种健康问题。目前严格限制的主要是一些老的杀虫剂,以为它们在环境中高度稳定,且可在脂肪组织中潜在积累。虽然这些杀虫剂的暴露量常低于可接受的每日摄入量(ADI)水平,但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中,都有可能在乳汁中发现含量较高的有机氯杀虫剂残留。通过食物从动物传播到人的微生物性感染越来越难以治愈,并且这一趋势将不断发展。天然毒素食品中的天然毒素会影响到人的肠道系统、肝脏、心脏、神经系统和其他器官。一些剧毒物,例如动物毒素中的贝类毒素可作用于钠离子通道引起机体麻痹,导致病人死亡。藻类毒素常导致动物死亡,原因在于动物饮用了受蓝绿藻污染的表层水;人通常不会饮用这种水,但是应考虑藻类毒素对肝脏的慢性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国地面水体污染的加重,水质富营养化,各地约70%的湖泊沟塘有害藻类水华频频发生,50%含有微囊藻和微囊藻毒素。经对不同浓度微囊藻毒素污染地区的孕妇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微囊藻毒素对畸形的作用随剂量的增加而成上升趋势。食物掺假由于我国经济制度的转型尚在发展中,食品加工的准入制度很不完善,执法力度薄弱,使得少量食品生产经营者将加工、制作假冒伪劣食品作为牟取暴利的不正当途径。其后果,不仅侵犯了消费者的正当权益,扰乱了市场的经济秩序,严重引起人群的健康问题,甚至发生死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非法滥用、超标使用食品添加剂添加非食用成分或有毒有害物假冒并侵权使用食品商标、标签标识和包装违法进行夸大宣传和不正当广告宣传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等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转基因食品是指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生物物种上,使其出现原物种不具有的性状或产物,以转基因生物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为转基因食品。越来越多的转基因食品出现在人们的餐桌,早已存在的对其安全性的不同见解便演变成了激烈的争论。它已从单纯的生物遗传科学扩大为涉及生态环境、政治和国际贸易的焦点问题。转基因食品的潜在致敏性是安全性评价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