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泊松过程的生成及其统计分析实验报告班级:硕2035班:吕奇学号:3112091020一、实验题目设一个时隙Aloha系统的时隙长度为1,所有节点的数据等长且等于时隙长度。网络中的节点数为m,各节点数据包以泊松过程到达。1、假设每个节点的数据包到达强度均为λ/m,在不同的λ下,使用电脑仿真时隙Aloha系统数据包传送的成功功率,绘制呼入强度和成功概率的曲线,与理论值进行对照。注意:节点个数m要足够多。2、选取合理的等待重传的节点在每一个时刻重传的概率q、每个节r点有新数据包到达的概率q,以及节点数m,采用延时的下界,a仿真时隙Aloha系统数据传输过程,统计在不同积压节点数n的情况下,到达率及离开率P(n),绘制到达率和离开率随n的分布s情况,和理论值进行对照。3、仿真时隙Aloha系统下的伪贝叶斯算法,通过仿真结果验证在n的估计误差大情况下的收敛特性及到达率小于1/e下的稳定性。二、实验过程1、电脑仿真时隙Aloha系统数据包传送的成功功率,绘制呼入强度和成功概率的曲线,与理论值进行对照。(t)k由泊松过程的定义:P[N(ts)-N(s)k]e(t),从而可以知道在k!一个时隙中有一个数据包到达的概率为P[N(s1)-N(s)1]e-,对于每个节点而言,P[N(s1)-N(s)1]me-m,仿真时,我们认为每个节点每个时隙最多只会到达一个数据包,故仿真时可以以一个时隙为步长,每个节点每个时隙到达一个数据包的概率就为p=me-m,由此,对每个节点生成一组随机数,当此随机数小于等于p,则表示有一个数据包到达,把此随机数用1代替,反之则没有数据包到达,把此随机数用0代替,这样可以得到每个节点在某个时刻是否有数据包到达的矩阵,然后把每组矩阵相加,得到某一时刻总的到达的数据包,当某一时刻为1时,总共只有一个数据包到达,则可以成功传送,对于每个给定的λ,取多个时隙作多次重复试验,则可以得到这多次重复试验中成功传送的次数,用成功传送的次数除以总的重复试验次数,就是成功传送的概率。对不同λ值,用上述方法,就可以得到不同λ值对应的成功传送的概率。此外,对于给定的λ,理论成功传送的概率为Ptexp(t),对于时隙s长度1有Pexp()。s下面是m=3000,取5000个时隙点,λ在[0,3]间对应的成功传送的概率:0.40.350.3率0.25概的功0.2成送0.15发0.10.05000.511.522.53总到达强度λ图1不同λ下成功传送的概率程序:clcclearcloseallm=3000;t=5000;z=[];lilun=[];fork=0:0.1:3p=k/m;x=rand(m,t);fori=1:mforj=1:tifx(i,j)<=px(i,j)=1;elsex(i,j)=0;endendendy=(sum(x));z=[z,sum(y==1)/t];lilun=[lilun,k*exp(-k)];endk=0:0.1:3;plot(k,z,'r*')holdonplot(k,lilun)2、绘制到达率和离开率随n的分布情况,和理论值进行对照。为了方便表达,作如下假设:qr:等待重传的节点在每一时刻内重传数据包的概率;m:系统内总的节点数;n:每个时隙开始时等待重传的节点数;qa:每个发送节点有数据包到达的概率。实验思路:(1)为了简化程序,使用matlab自带的二项分布生成函数binornd来模拟数据包的到达和离开。由于题目说明使用延时的下界,则无缓冲,每个节点最多容纳一个数据包,多则丢弃。实验中要用到两个矩阵,一个是u,用来模拟n个等待重传的数据包以概率qr重传,所以这个矩阵的前n项可以用binornd(1,qr,1,n)来表示,即u(1:n)=binornd(1,qr,1,n),后面m-n项为0,即u(n+1:m)=0,这就可以模拟有n个等待重传的节点以概率qr重新发送。同理,用矩阵l来模拟m-n个空闲节点新数据包到达的情况,容易得到l(1:n)=0和l(n+1:m)=binornd(1,qa,1,m-n),D(n)=sum(l)得到的则是新到达数据包的个数。(2)将矩阵u和l相加得到矩阵y,则y表示的是每个节点是否有数据包发送,如果y只有一项为1,即sum(y)==1,则表示有数据发送成功,此时可以用Ns来计数发送成功的次数,否则则是空闲或者碰撞。(3)对每一个等待重传的节点数n,我们做M次试验,每次试验,对新到达的数据包求和,即:D(n)=D(n)+sum(l),对发送成功的次数记数,即:Ns(n)=Ns(n)+1。最后则有一个时隙内新到达的数据包的平均值为D=D/M,一个时隙内平均传输数据包的个数为Ps=Ns/M。此外,为了使统计值与理论值比较接近,M的取值要比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