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6
2/6
3/6
4/6
5/6
6/6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宁国“茶旅融合”发展的思考宁国位于安徽省东南部,天目山北麓,东临苏杭,西靠黄山,连接皖浙2省7县市,是皖南山区之咽喉,南北商旅通衢之要冲。宁国产茶历史悠久,是全国100个、安徽省10个重点产茶市县之一,但宁国茶叶品牌不够响亮、影响力不强、茶产业总体效益未能充分发挥,在面对目前茶产业发展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压力,有必要拓展茶产业链,融合发展茶叶一、二、三产业。而茶旅游产业的开发及茶旅融合发展对于拉动茶产品消费、提升茶叶品牌影响力、增加茶区农民收入、推进茶区新农村建设等都具有重要意义,是创新茶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1茶旅融合发展的现实意义1.1茶旅融合发展是经济新常态下茶产业的发展趋势茶是传统产业,其流通和消费模式正面临经济新常态的严峻挑战,昔日品牌“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一去不复返,茶企欲获得可持续发展,其产品开发和营销模式必须适应新常态。茶旅融合发展使游客可以在像公园一样的茶园里体验采摘乐趣、手工制茶、茶文化,是一种时尚、绿色、环保的现代消费理念。实现茶产业带动旅游业,旅游业促进茶产业,达到双赢互补协同发展,是新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1.2茶旅融合发展是推动茶产业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茶旅1/6融合发展不是简单地将茶产业与旅游业结合起来,而是将茶产业与旅游业相互耦台,以茶为主题,以旅游业为内容进行融合发展。将茶区建成旅游景区,将茶园建成休憩公园,将采茶劳动变成休闲运动,将茶产品开发成旅游商品,形成“以茶促旅、以旅带茶、茶旅互动”的融合发展格局。茶旅融合发展,既整合了资源,又提升了茶产业的附加值,实现茶产业转型升级。1.3茶旅融合发展是宁国茶产业弯道超越的现实选择宁国市近几年茶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限制了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山区老茶园较多,茶园基础薄弱。劳动力资源紧张,生产成本逐年增加。龙头企业规模偏小,产业带动力不强。区域茶叶品牌不够响亮,知名度仍然不高。茶叶营销网络不全,营销手段也不够多,市场占有率较低。要解决上述问题,做强宁国茶产业,实现弯道超越,走茶旅融合发展之路是切实可行的现实选择。2宁国茶旅融合发展的优势2.1产茶历史悠久,基础较好宁国产茶历史悠久,早在唐宋时期即盛产茶叶。唐代陆羽《茶经》之出原注“宣州生宣州宣城县雅山,与蕲州同”。唐初中期宁国属宣城县管辖,故记为宣城县。据宋代李心传所著《建炎杂记》载:“宁国岁产茶112万斤,宁国县鸦山茶为贡品。”2016年,茶园种植面积约4900hm2,无性系良种茶园近2380hm2,无公害茶园产地认定面积3850hm2,2/6茶叶总产量2600t,名优茶产量1025t,茶叶总产值达3.55亿元。省级茶叶龙头企业2家,茶叶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40余家。2.2茶叶品质优良,知名度高明代徐渭《刻徐文长先生秘集》中记载的名优茶产地有“罗介、天池、武夷、龙井、鸦坑、鸦山、蒙山等”。其中所云“鸦坑”位于宁国高峰东南,即今方塘乡潘茶村。民国25年修篡的《宁国县志》载:“宁国产茶以高峰为最,色绿而味香醇厚,若改良焙法,不让龙井”。宁国茶园多分布于海拔200~800m地带,自然生态条件优越,群山环抱,森林覆盖率高,板桥省级森林生态自然保护区和港口湾水库坐落其中,自然环境非常适宜茶树的生长发育,所产茶叶品质超群。1985年6月,“黄花云尖”被评定为全国11种新名茶之一,并获得农牧渔业部优质农产品证书和奖杯。1989年7月,农业部在西安举办全国名茶评比会,“黄花云尖”名茶被审定为全国名茶,再次获得农业部优质农产品证书。2014年“世界绿茶协会(日本)”举办的世界绿茶评比中与“野兰香”双获金奖。2.3旅游资源独特、丰富多彩宁国是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生态市、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被誉为美丽中国十大最美城镇之一。皖赣铁路、宣宁高速、宁绩高速、宁千高速和宁广高速均穿境而过。森林覆盖率近78%,素有“长三角绿色氧吧”之称。宁国现有4A级景区2家,国家森林公园1个,“山门洞”、3/6“千秋关”、“仙人塔”载入《中国名胜词典》,青龙湖、板桥原始森林以其独特风光吸引众多海内外游客。2016年,全年游客接待量达69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3.4亿元。“安徽川藏线”自驾游线路火热,被评为“2016年长三角自驾游十大精品线路”。2.4人文底蕴厚重,古韵悠长“宁国”语出《易经·乾卦》“首出庶物,万国咸宁”,寓意邦宁国泰,物阜民安。宁国自东汉208年置县,至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是江南著名古邑。传统的儒释道文化、禅宗文化在宁国源远流长。南宋大慧禅师定光佛宁国人宗杲,首创“看话禅”,对佛教文化发展影响深远;东晋道教代表人物葛洪在寧国西北部嵩山修炼,其活动遗址在《宁国县志》中被称为“洪崖仙迹”;孔子南下吴国途经宁国仙霞时曾一路讲学,建有孔夫关、孔子井、夫子巷。宁国与“红学文化”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宁国的民俗、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