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3
2/3
3/3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交流与探讨我国大学生生态文明观培育文献综述■■王晓燕(南京中医药大学翰林学院)摘要:自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美丽中国”作为执政理念以来,为学术界研究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及要求。本文梳理了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的相关内涵及逻辑关系,分析了我国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研究的意义、主要内容、现状及路径,为美丽中国视野下大学生生态文明观培育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关键词:生态文明;大学生生态文明观培育;美丽中国引言有重要的实践意义,终将聚力于伟大的“美丽中国”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1]。本文主要从纵向与横向两个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维度对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分严峻形势,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美丽中析与思考。从纵向的角度回顾并分析了现有研究成果,更国”作为执政理念并正式写入党章,明确提出“全面落实深入全面地理解了生态文明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从横向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角度分析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研究的主要侧重点;在此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础上总结现有研究成果的不足、思考进一步研究的策略。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牢固树立和践1生态文明相关概念界定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形成1.1生态文明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文明是根据历史发展的需要,继原始文明、农业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一种新型文明形态。“1987年中国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贡献。”不难看著名生态学佳叶谦吉教授在学术界首次明确使用生态文明出,生态文明建设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加强概念,他认为,所谓生态文明就是人类既获利于自然,又生态文明建设日益迫切。高校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还利于自然,在改造自然的同时又保护自然,人与自然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肥沃土壤,大学生也将是未来社会的间保持着和谐统一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中流砥柱。因此,高校针对大学生有效性地开展生态文明报告中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观教育对于“美丽中国”建设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如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笔者认为,生态文明就是人果高校能够高度重视并积极有效开展生态文明教育,这对和自然和谐相处的一种平衡状态。于生态文明建设背景、政策制度的宣传,生态文明行为习1.2生态文明观惯的塑造、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美丽校园的建设等具观念就是一种事物给人留下的主观印象,这种印象会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项目思政专题“美丽中国”视野下江苏大学生生态文明观培育机制及实施路径研究(2018SJSZ739)。2020年9月(下)/总第269期115王晓燕:我国大学生生态文明观培育文献综述影响甚至决定人的外在行为。生态文明观是指人类对其所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客观需要;从高校思想生存世界的根本认识和看法,它是人类认识人、自然、社政治教育工作的角度看,从社会未来的建设与发展来看,会三者相互之间有机联系的基本观点和态度,是关于生态培养全面发展的“生态理性人”是高校主体所能,理应责文明的一系列思想、观点的总和,是指导生态文明建设的无旁贷。根本性的理论体系[2]。2.2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的主要内容1.3培育和教育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大学生生态文培育是指培养幼小的生物,使它发芽成长,也作培养明观的培养、认知的提高、能力的增强和行为习惯的养成理解。教育是指按一定要求培养人的工作,主要是指学校等[6]。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生态文明认知培养人的工作;用道理说服人使照着做。教育、生态文明观念教育、生态文明法制教育、生态文明1.4大学生生态文明观培育习惯教育[7]。生态文明理念教育主要包含四个方面:一是培育是有意识地培养和教育,为了达到某一种效果,生态文明认知教育;二是生态文明意识教育;三是生态文而有意识地塑造主体对某种事物的看法进而影响其行为向明情感教育;四是生态文明规范教育[8]。着想要达成的效果而努力所做的工作,包括理念的传播、2.3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的现状实践的培养等。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是指在提高大学生生当代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教育的现状如下:生态科态意识和文明素质的基础上,使之自觉遵循生态系统原学知识比较浅显,生态忧患意识相对薄弱;生态道德意识理,积极改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人与自我的关比较明确,生态责任意识相对淡薄;生态保护行动比较落系而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性的培养活动[3]。后,生态认同与践行存在较大的反差[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