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4
2/4
3/4
4/4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高校资源共享背景下的跨校修读与学分互认跨校修读与学分互认是一种新型教学管理模式,推动了高校教学模式的改革。近几年,各地纷纷开展了这一模式的改革和实践。当然,在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亟待改进,主要集中在教学管理环节以及相关法律政策的缺失。基于此,建议在课程选择、教材选用、考核、师资激励以及平台建设等环节加以完善。标签:资源共享;跨校修读;学分互认[在高等教育迅猛发展的今天,国际化、信息化的大趋势使高校间在教学水平与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竞争日益凸显。为了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重视加强与其他地区高校之间的联盟与合作,互相借鉴与学习,以期达到共赢的局面。而在推进高校合作的过程中,跨校修读课程与学分互认模式无疑受到了更多的关注。一、研究背景与实证分析跨校修读与学分互认是高校间以第三方教学管理平台为依托,在前期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基础上,学生可以跨越地域限制,根据高校间的协议选择其他高校的资源共享课程来进行学习并修得学分,在本校审核后给予认可的一种新型教学管理模式。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持续扩招所带来的学生人数增长,使高校的各种教育资源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而跨校修读与学分互认模式可提高高校教学资源的使用率,是平衡各高等院校之间教学资源紧张、降低办学成本、促进资源共享的重要举措。同时,这一探索与实践打破了传统的高校教育模式,创新了人才培养机制,为学生提供了更多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更新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灵活性,从而推动了高校教学模式的改革以及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2005年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学生可以根据校际协议跨校修读课程,在他校修读的课程成绩(学分)由本校审核后予以承认。”2011年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这些规定为跨校修读与学分互认的推行提供了政策依据,也充分说明了这一改革的重要性。之后2012年教育部又组织了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工作,积极推进这一新型教学模式。近年来,我国高校按地域范围或以联盟的形式,积极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跨校修读与学分互认的探索与实践。从实践角度来看,区域间尤其是省内的高校间跨校修读与学分互认更为容易操作,这些高校地位位置较为接近,在教学模式、教务管理以及教材选用等方面都更为趋同,同时,距离较近也方便双方高校在遇到问题时能够进行良好的沟通。例如辽宁省教育厅早在2011年即率先开展了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工作,2012年又率先探索并实践了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模式,2014年9月即积极开展了跨校修读学分互认的试点工作,省内各高校可结合各自实际,自愿申请参加跨校修读试点,并在教学管理平台开放共享的课程范围内选择在线修读课程,包括辽宁大学、沈阳大学等多家高校参与了这一改革。另外,近年来在广东省委号的召和支持下广州大学城的高校资源共享与课程互选,在国内也颇具典型性和代表性。在北京,部分高校联合成立了小范围的联盟,称之为高校教学共同体,来共同组织教学和管理。山东省教育厅则在2013年底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区域内高校联合开设优质课程并实现师资、课程共享与学分互认。与此同时,在湖南、浙江等地多家高校也尝试实践了高校间的跨校修读与学分互认。跨校修读与学分互认的具体实施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为选用课程高校即使用方确课程定后,与课程主讲教师即建设方任课教师共同组建教学团队,共同备课并合作完成教学。主要采用学生课下利用网上建设方的课程资源学习基本理论知识、辅助课堂面授的教学方式。这种模式中,建设方教师主要负责线上知识点讲解,布置线上作业与测试题,使用方任课教师的工作则分为线上线下两部分,线下面授主要承担日常导学、课程辅导、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案例分析以及复习答疑等工作。线上则需要批改学生作业、根据课程进度布置讨论题、检查学生的视频观看进度等,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监督并随时与学生展开互动。期末考核分为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部分共同构成,其中平时成绩可占30%左右,具体所占比例也可由双方教师确,定平时成绩由网上教学管理平台根据学生学习视频观看情况、在线提交作业情况、测试的完成情况以及参与线上讨论的活跃度等方面的数据自动生成,也可参考使用方教师日常辅助教学的学生学习情况的记录。期末考试为闭卷形式,严格按照选的资源共享课的教学大定纲设置考试题目。使用方与建设方同时考试,使用同一套试题。建设方所在学校出具最终考核成绩,使用方学校认学分。另一种模式为使用方高校学定生直接使用精品开放课程资源,实现在线跨校修读与在线考核,不需安排己校老师辅助教学,所有的教学环节包括期末考核均由学生在线上完成,直接由建设方所在学校出具考核成绩,使用方学校只需认学分。定比较而言,对于初次尝试跨校修读与学分互认的高校来讲,第一种模式较为适合。而第二种模式对于使用方高校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