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5
2/5
3/5
4/5
5/5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丹青不知老将至,贫贱于我如浮云。——杜甫后疫情时代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思考摘要:后疫情时代,高校作为疫情防控的重要阵地,不仅要打好“病毒阻击战”,还要确保打赢“心理防御战”。这就要求辅导员密切关注学生在校学习、生活、娱乐等各方面的心理状态,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学生消化不良情绪,调整心态,积极面对防疫期间的学习和生活,为学生在疫情状态下的身心健康提供必要保障。关键词:后疫情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一、后疫情时代大学生常见心理健康问题新冠肺炎疫情自2019年末持续至今,国内仍呈现多点散发与局部聚集性疫情并存的状况,国外疫情形势依然严峻,随着境外输入增多以及无症状感染者的出现,各高校普遍采取全封闭管理模式,大学生群体中出现了一些比较典型的负面心理问题。(一)情绪意识问题随着疫情持续时间的延长、学校长期封闭管理,加之对学习、生活方式改变的不适应,一部分同学开始产生抗拒、焦虑、烦躁等心理,若不能及时干预和调适,就可能出现失眠、厌食、易怒、消沉、哭泣、对事物丧失兴趣等症状,进而出现焦虑症、抑郁症等心理健康问题。部分学生面对疫情带来的学习、生活方式的改变,不能积极调节适应,不反思自己思想消极、行为懈怠、学习动力不足等原因,过分放大疫情给个人带来的负面影响,忽略自身主观能动性,自我效能感低。(二)网络依赖问题丈夫志四方,有事先悬弧,焉能钧三江,终年守菰蒲。——《顾炎武》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高校封闭管理状态下,外出购物、聚餐、唱歌等娱乐方式变成了“奢望”,不少学生整日与手机电脑相伴,沉溺于网络交游带来的即时快感与放松中,忽略了现实生活中的心理社交需求及生理运动需要,进一步加重了情绪的不稳定以及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及厌烦,进而更加依赖网络生活,形成恶性循环。(三)学业及就业压力疫情期间,教学形式从线下转为线上,部分学生不能适应新的学习模式而倍感吃力,教师对学生的教学管理也力不从心,导致教学效果差强人意,学生对课程的理解比较浅显,对自身所学及所掌握的技能并不自信,担忧未来的升学及就业。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司长王辉曾在2021年12月的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2022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1076万人,同比增长167万,规模和增量均创历史新高。毕业生规模持续增加的背景下,受疫情影响,企业生产经营尚未恢复,中小企业吸纳就业能力下降,校园招聘、线下招聘渠道受阻,这些都进一步加重了大学生对就业的焦虑和恐慌情绪。(四)盲目乐观松懈心态后疫情时代,部分学生对疫情形势发展动态关注度不够,或认为自己远离疫情重灾区,面对疫情存在“乐观主义偏差”,甚至产生了松懈、麻痹的心理,进而衍生出不佩戴口罩、不注意社交安全距离、不注重个人安全防护等问题。二、后疫情时代高校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思考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更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使命所在。作为高校学生管理的一线工作者,高校辅导员必须充分把握疫情防控背景下大学生群体出现的新问题、新需求,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运用新技术、推进新举措,切实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一)做好预防干预工作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新生报到、学生开学、节假期、考试前后、毕业离校等重要时段,均安排心理健康及安全教育主题班会。结合不同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及发展需求,如新生入学适应、毕业生生涯规划及就业焦虑等问题有针对性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及指导。每学期开学初、疫情防控出现重大变化等时段,均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心理普查、专项排查,对普查结果异常的学生及时开展谈心谈话,研判学生心理状态并建立心理档案。建立班级及宿舍心理危机摸排制度及心理委员、班级信息员报告制度,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心理委员、舍长等的末端神经作用,定期组织会议及业务培训,提升他们鉴别身心异常情况的能力,确保出现问题第一时间上报、及时干预。(二)引导构建合理认知充分利用学校官网、班级QQ群、微信群、慕课、主题班会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通过图文、视频等多种形式,向学生及时、全面地展示和宣传当前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介绍地区防控政策及要求,宣贯疫情防控及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知识,帮助学生构建理性思维,正视常态化疫情防控,避免以偏概全及绝对化思维,引导学生从疫情防控中看到正面积极的信息,一方面对国家、政府精准部署、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有充分的信心,从思想上、心理上积极面对疫情,理解并配合学校疫情防控措施及要求;另一方面也要认识到疫情大考的长期性和艰巨性,避免产生松懈或麻痹思想,关注疫情防控新举措、新要求,关注自身身心变化,提升自身精神耐挫力及心理防御能力。(三)强化行为习惯养成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保持积极正向的情绪状态及精神面貌。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