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4
2/4
3/4
4/4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古代汉语(2)》2023-2024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代号:2391)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0题30分)1.“毛遂自荐”这个故事是说毛遂挺身而出、自我推荐,随平原君去楚国订立盟约,解除()之围。A.长安B.洛阳C.邯郸2.()是就疑问之点提出疑问的词。A.人称代词B.指示代词C.疑问代词3.“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烛之武退秦师》)这句中的“其”是()oA.副词B.介词C.代词4.“吾尝跤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该句中“尝"的词性和意思是()。A.动词,尝试B.副词,曾经C.动词,尝一尝5.“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齐人有一妻一妾》)该句中“与”的词性和含义是()。A.连词,和B.介词,同C.介词,替6.“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齐桓晋文之事》)该句中“诸”的词性和含义是()A.介词,相当于“之于”B.介词,相当于“之乎”C.介词,众7.下列加点连词“而”表示两种行为关系,译为“然后"的一项是()oA.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钻鲤潭西小丘记》)B.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钻姆潭西小丘记》)C.生之书辞甚高,而其问何下而恭也。(《答李翊书》)8.下列不属于《十三经》的是()oA.《史记》B.《尚书》C.《春秋》9.“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该句出自()。A.《桃花源记》B.《武陵碑记》C.《岳阳楼记》10.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oA.直译和意译是对译文的总体分类,在古文今译的时候还有具体的方法B.对译中古今汉语词序应该一致C.增补是古文翻译的最基本方法二、多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5题20分)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oA.“毛遂比至楚"中,“比"指“等到"B.“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于平原君”中,“赞”指“称赞”C.“毛遂奉铜柴而跪进之楚王”中,“奉”指“奉献”D.“胜不敢复相士”中,“相"指“考察、鉴别”12.关于“盖”的语法作用,下列表述正确的有()oA.可用于句首,起提示作用,表示下文要发表议论B.用于句首或句中,表示推测估量的不确定语气C.可用作“副词”,位于句首,连接前后文,表原因和委婉判断的语气D.“诸子中胜最贤,喜宾客,宾客盖至者数千人。”(《史记•君虞卿列传》)该句中语气助词“盖”可译为“大概"13.属于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有()oA.孟尝君曾待客,夜食。(《史记》)B.夭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论》)C.盘庚不为怨者,改其度。(《答司马谏议书》)D.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史记》)14.近体诗中五言的平仄句式有()。A.仄仄平平仄B.平平仄仄平C.平平平仄仄D.仄仄仄平平15.以下词句出现一字豆的有()oA.爱萧声缥缈,帘影玲珑B.正十分皓月,一半春光C.但身为利锁,心被名牵D.叹年光过尽,功名未立三、问答题(每题15分,共2题30分)16.古今汉语的介词在用法上有哪些不同?请举例说明。答:古今汉语的介词在用法上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介宾词组的位置。现代汉语的介宾词组多作状语;有时可作补语,还可作定语。古代汉语的介宾词组多作补语,有时作状语,不能充当定语。例如“战于长勺。"句中的“于长勺”介词词组作补语。(5分)第二,介词的位置。现代汉语是固定的,介词在前,宾语在后。古代汉语不固定,可前可后。例如“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句中“方城、汉水”作介词“以”的宾语可以前置。(5分)第三,关于宾语的省略。现代汉语介词后面的宾语是不能省略的。古代汉语介词后面的宾语却常常可以省略。例如“客从外来,与(之)坐谈。”句中的宾语“之”省略。(5分)17.请谈谈作为研究者,为什么要对古书注解采取分析批判的态度?答:古书注解对阅读古籍是很有价值的,要重视并充分利用有利的因素。同时不能盲目相信,应该采取分析批判的态度。首先,古注是封建时代的产物,由于注释者的局限,不可避免地存在不少糟粕,曲解原文的思想内容。如《诗经》中《关雎》应属情歌,被曲解为歌颂“后妃之德”。(5分)其次,有些古书注解颇为繁琐,注释者离开正文训解的需要,旁征博引,进行不必要的的发挥,使人不得要领。如唐代的义疏,清代的考证。(5分)再次,由于古人缺乏语言文字知识,训解词义时会望文生义,牵强附会。如《诗经•终风》“终风且暴”本意为“既风旦暴”,而毛传却解释为“终日风为终风”。(5分)四、翻译题(共20分)18.请将下列文言文翻译为现代汉语。凡民之食于土者,出其十一佣⑴乎吏,使司⑵平于我也。今我受其直(3),怠⑷其事者,天下皆然。岂唯怠之,又从而盗(5)之。向使(6)佣一夫于家,受若直,怠若事,又盗若货器,则必甚怒而黜(7)罚之矣。以今天下多类此,而民莫敢肆(8)其怒与黜罚,何哉?势不同也。势(9)不同而理同,如吾民何!有达(10)于理者,得不恐而畏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