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56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经济学原理第一章经济学导论第一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一、经济学的定义经济学是研究各种稀缺资源在可供选择的用途中如何进行配置和利用的科学。或者说:经济学是研究人类如何将稀缺资源分配与多种欲望,已取得最大福利的科学。二、经济学的研究基础1.欲望与需求2.资源的稀缺性经济资源是指经过人类加工,获取和使用时需要付出一定代价,需节约和进行必要管理的资源。如今人类使用的资源大多属于经济资源。资源的稀缺性:相对于人的无穷欲望,人们生产的各种产品和服务,及用于生产这些产品和服务的资源总是不足的。生产要素:劳动、土地、资本、企业家才能3.选择选择源于需求的无限性和资源的稀缺性。选择的三个基本问题:(1)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2)如何生产(3)为谁生产机会成本:(也称“择一成本”)即使用一种资源或将其投入某一特定用途而放弃的其在其他用途中所获得的最大利益。生产可能性边界:用来表示经济社会在既定资源和技术条件下所能生产的各种商品最大数量的组合,反映了资源稀缺性与选择性的经济学特征。三、经济体制与资源配置1.市场经济体制在自由市场经济体制中,所有决策都由企业和个人独自做出,由市场供求和价格机制决定经济体中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在这个市场中,经济人都理性地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由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现实生活中,完全竞争市场很难实现,往往造成市场失灵现象。市场失灵的表现:(1)负外部性的存在(2)公共物品的提供(3)市场势力的存在(4)公平难以保证2.计划经济体制社会资源的配置的一切决策完全由政府做出,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活动只是政府计划的执行者。计划经济体制有利于各项经济目标的实现,进行公平分配,达到资源的有效配置。3.混合经济体制混合经济体制是市场经济体制和计划经济体制的结合,让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和私人物品的生产和供给上起基础作用,让政府通过调控手段,在避免市场失灵,确保社会经济在健康轨道上运行起保障作用的基本模式。第二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一、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1.微观经济学是研究社会中单个经济单位(个人、家庭、厂商)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的经济学说。2.宏观经济学是以一个国家的整体经济活动或经济运行作为考察对象,研究其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的理论,研究一个国家政府如何运用经济政策来影响国家整体经济运行的经济学说。二、经济学十大原理1.人们面临权衡取舍(做出决策的时候人们不得不在不同的目标之间做出取舍)2.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比如读大学,要考虑到不能工作带来的工资损失)3.边际分析是经济决策的重要基础(比如应该读到什么时候才能拿到最好的工资)4.激励可以刺激人们的行为(比如去超市买东西很便宜,于是我们去买,结果买了很多的不需要的东西,反倒花了更多的钱)5.交换和贸易能使每个人获利6.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有效方式7.政府有的时候可以改善和调节市场结果8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的物品与劳务的能力9.当政府发行了过多的货币时,物价上升10.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交替关系三、经济学的研究方法1.边际分析法2.均衡分析法3.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4.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实证经济学使用一定的理论框架、模型,提出有关假定,对社会经济活动或经济现象进行解释、分析、证实或预测,说明“是什么”的问题。规范经济学是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作为出发点,提出行为的标准,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说明“应该是什么”的问题。第二章需求与供给理论第一节需求一、需求的含义需求是指买方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时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量。二、需求表与需求曲线(1)需求表:表示在影响购买的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种物品在每一价格水平下与之相对应的需求量之间关系的表格。(2)需求曲线:表示一种商品价格与需求数量之间关系的图形。三、需求函数与需求定理(1)需求函数:是以代数表达式形式表示商品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函数。价格(P)为自变量,需求量(Qd)作为因变量,函数关系式为:Qd=a-bP需求量与价格反向变化。需求函数的经济学含义:在给定的价格水平下,需求者能够购买的最大商品数量;对于具体给定的商品数量,需求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2)需求定理的基本内容: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购买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动,即需求量随商品本身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商品本身价格的下降而增加。四、影响需求的因素(1)收入(2)相关商品的价格(3)偏好(4)预期(5)购买者的数量(6)其他因素五、需求量变动与需求变动(1)需求量变动:在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