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关于碳达峰碳中和决策部署,落实关于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样板的目标要求,持续、深入、扎实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现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推进、一体考核,根据《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制定本实施方案。一、面临形势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行稳致远,取得显著成效,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改善,碳排放强度不断下降。但也要看到,我省生态环境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尚未根本缓解,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炭,交通运输结构偏公路等问题还十分突出,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显著跃升,高质量实现美丽建设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任重道远。同时,正面临统筹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的双重任务,协同推进减污降碳已经成为我省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实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必然选择。必须要科学把握生态文明建设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基于环境污染物和碳排放高度同根同源的特征,立足实际,把握“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和加快建设生态强省的历史机遇,借助生态优势,强化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切实发挥好降碳行动对生态环境改善的源头牵引作用,创新政策措施,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锚定美丽建设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把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为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总抓手,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科学把握污染防治和气候治理整体性,以结构调整、布局优化为关键,以优化治理路径为重点,以政策协同、机制创新为手段,完善法规标准,强化科技支撑,全面提高环境综合治理效能,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加快建设生态强省,推动环境效益、气候效益、经济效益多赢(二)工作原则突出协同增效。从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出发,科学把握节约资源、降低排放和污染治理的内在规律,统筹碳达峰碳中和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工作,强化目标协同、区域协同、任务协同、政策协同、监管协同,增强生态环境与能源产业政策措施的协同性,推动碳达峰行动与环境治理相互促进、协同增效。强化源头防控。科学认识把握环境污染物和碳排放的同源机理,紧盯环境污染和碳排放源头,突出主要领域、重点行业和关键环节,着力缓解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推动形成符合我省实际和利于减污降碳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优化技术路线。统筹水、气、土、固废、温室气体等领域减排和治污要求,优化治理目标、治理工艺和技术路线,优先采用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加强研发与攻关,开展应用与评估,修正完善技术路线,增强污染防治与碳排放治理的协调性。注重创新引领。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引导、激励和约束机制,有力支撑减污降碳目标任务的落地实施。发挥各方积极性和创造力,鼓励先行先试,注重典型引领,加强经验推广,推动实现多层面、多领域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三)主要目标到2025年,全省减污降碳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基本形成;重点区域、重点领域结构优化调整和绿色低碳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减污降碳协同度有效提升。到2030年,全省减污降碳协同能力显著提升,助力实现碳达峰目标;碳达峰与空气质量改善协同推进取得显著成效;水、土壤、固体废物等污染防治领域协同治理水平显著提高。三、加强源头防控(四)强化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积极推进城市化地区、农产品生产区、重点生态功能区分类指导的减污降碳政策体系建设。衔接国土空间规划分区和用途管制要求,将碳达峰碳中和要求纳入“三线一单”分区管控体系。加快推动“三线一单”在政策制定、规划实施、环境准入、园区管理、执法监管等方面的应用,强化减污降碳协同。以优先保护单元为基础,积极探索协同提升生态功能与增强碳汇能力,以重点管控单元为基础,强化对重点行业减污降碳协同管控。以区域环境质量改善和碳达峰目标为导向,积极调整产业布局,实施产业准入及退出清单制度,加大能源、工业、城乡建设、交通运输等领域和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石化化工等重点行业区域结构调整和优化布局力度。加快推动重点区域、重点流域落后和过剩产能退出。依法加快城市建成区重污染企业搬迁改造或关闭退出,对城市建成区内的铁合金、水泥、化工等工业企业进行全面清理,对高耗能、高排放、低效益、规模小的工业企业按期予以关停淘汰,2025年前,城镇人密集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全部完成搬迁改造。(五)加强生态环境准入管理。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审批要严格落实国家及省的产业规划、产业政策、“三线一单”、环评审批、取水许可审批、节能审查以及污染物区域削减替代等要求,采取先进适用的工艺技术和装备,提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