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6
2/6
3/6
4/6
5/6
6/6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高考总复习:先秦时期(二)——春秋、战国时期考纲解读考点提示1、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2、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3、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文化:百家争鸣、孔子与儒家思想4、商鞅变法复习建议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考试经常考到。经济方面主要是小农经济的兴起,思想方面的百家争鸣更是重中之重,一是要记忆、理解诸子百家的思想,二是要比较主要派别的思想异同。另外商鞅变法要注意其措施和体现社会发展趋势。知识清单春秋战国时期时间’春秋(公元前770〜公元前①年)信息'战国(公元前475〜公元前②年)时代特征一一重大的社会转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纷争混战,③制瓦解,社会动荡;政治<♦各国为增强国力纷纷④;'一♦⑤制度的雏形出现。经济一一土地⑥制度逐步确立,以精耕细作⑦为特征的传统农业出现。文化一一“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⑧运动,奠定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参考答案:1、①476,②221,③分封,④改革,⑤中央集权,⑥私有,⑦小农经济,⑧思想解放。考点聚焦考点一、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一)总体状况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天子衰微,诸侯争霸混战,宗法制、分封制走向瓦解。战国时期,诸侯纷纷称“王”,战争以兼并为主,愈加频繁、残酷。各国为富国强兵进行改革,人民饱受战乱之苦,渴望统一,统一趋势不断加强。(二)春秋时期的改革齐国:管仲改革,“相地而衰征”,根据土地多少和田质好坏征收赋税,发展经济,整顿军备,改革赋税。鲁国:公元前594年,实行“初税亩”,不论公田、私田均按亩收税。这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三)战国时期的改革魏国:魏文侯任用李悝变法“尽地力之教”,发展生产;推行“平籴法”;制定《法经》,强化国家机器职能。楚国:楚悼王任用吴起变法限制贵族权力,裁免官吏,削减俸禄,发展军力、奖励军功,要求官吏秉公执法。秦国: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高清课堂:中国古代史复习第一单元先秦时期(二)】12:15——20:46自公元前356年始,秦孝公任用商鞅两次变法,力图改变秦国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1)措施:经济:废井田,开阡陌,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此后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两千多年;首倡“重农抑商”,以保护小农经济,确保赋役征收,巩固统治;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政治: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废除“世卿世禄制”;建立户籍制度,实行连坐;推行县制。文化:“燔诗书而明法令”。社会风俗:推行一夫一妻制的小家庭政策(规定父子及成年兄弟不得同居一室,到成年还不分家的,加倍征收户税)。(2)评价:进步性:推动秦国社会进步,促进经济繁荣,国富兵强,为秦国统一全国奠定基础;其诸多变法措施均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局限性:轻视教化,刑法严酷;加重了对人民的剥削压迫。(3)从社会转型看商鞅变法分封制一中央集权制:废分封,行县制井田制一土地私有制:废井田,开阡陌世卿世禄制一职业官僚制:按军功授爵(四)秦王嬴政统一六国条件:商鞅变法,秦国确立中央集权制度;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渴望统一;法家思想的传播有利于统一。过程:秦王嬴政吸引贤士如李斯、尉僚等人,采纳李斯建议,先灭弱小的韩国,又以离间计灭赵,再以水攻灭魏,后命王翦率倾国之兵灭楚,最后消灭燕、齐。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典型例题】1、(2015北京丰台高考模拟)“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民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材料提供的关于商鞅变法的信息有()除旧布新②关注民生③国富兵强④最为彻底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依据材料“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民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可知,商鞅变法除旧布新,关注民生,使秦国国富兵强,①②③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商鞅变法最为彻底,④错误,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A。答案:A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战国中叶,楚国“大臣太重,封君太众”,他们“上逼主”、“下虐民”,以致“贫国弱兵”。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公元前383年,楚悼王任用吴起进行变法。变法的要点是:限制旧贵族,改变世袭的分封制;“废公族疏远者”,主张对封君的子孙“三世而收爵禄”;减削官吏的禄序,精减裁汰“无能”、“无用”和“不急之官”;下令“贵人往实广虚之地”。吴起变法遭到旧贵族反对。公元前381年,楚悼王死,旧贵族杀害吴起,变法仅进行了一年多时间便中止。——摘编自《中国通史》商鞅变法在战国时期各国变法中成效最为显著,变法使秦国日益强大,奠定了统一六国的基础。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概括商鞅变法与吴起变法的主要不同之处。(2)分析商鞅变法和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