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6
2/6
3/6
4/6
5/6
6/6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题目:院(系、部):姓名:年级:学号:专业:指导教师:年月日开题报告填写要求1.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前期内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及系(部)审查后生效;2.开题报告内容必须用黑墨水笔工整书写或按教务处统一设计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打印,禁止打印在其它纸上后剪贴,完成后应及时交给指导教师签署意见;3.有关年月日等日期的填写,应当按照国标GB/T7408—94《数据元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表示法》规定的要求,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如“2005年4月26日”或“2005-04-26”。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1.本课题的目的及研究意义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在人类文明史上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先秦散文,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我们智慧的祖先把每种文学形式都发展到了几乎无可企及的高度,令人叹为观止。而对于小说的发展而言,明清小说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顶峰,以《红楼梦》为代表的小说代表了中国古代小说思想和艺术上的最高成就。在漫长的小说发展史当中,无论是志怪神魔小说、讽刺小说还是世情小说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而小说的艺术手法也为后世提供了借鉴。清人张南庄的小说《何典》这本书就是大量使用上海方言写成的作品,它的发表早期的影响不得而知。自1926年5月,刘半农在无意间得到了《何典》的旧版本,标点校注后出版,并请鲁迅作了序,确实得到过一些名家如刘大白、胡适、周作人、林语堂等人的青睐和关注。《何典》继承了古代的多种小说形式,并且形成了自己的艺术特色。尤其是其用典的艺术,值得我们探讨。2.本课题的研究现状关于《何典》的研究,目前看到的,一般性评介较多,介绍鲁迅先生有关《何典》的文章较多,学习《何典》语言的较多。专从语言角度着眼的,前辈学者,有刘复《重印(何典)序》、《关于(何典》的再版》、《关于<何典)里方方方及其他》、《又是关于校勘(何典)的话》、《不与刘大白先生拌嘴》,刘大白《读(何典)》、《两个圈儿和一百一十个框)L》、《再合“吾家”刘复博士开回玩笑(续前)}}及、介绍“吾家”刘复博士底几种巧妙法门》,林守庄《序(1933年北新书局版《何典》)》、《关于刘校<何典》的几个靠得住的正误》,止水《从(何典》想到(平鬼传)》,周作人《常言道》等文章,内容大都是关于方言考订或讨论校勘的准确性的周作人的《常言道》则将《何典》与日本的滑稽本及同时期的几部作者同为苏杭人的风格相似的文学作品进行比较,侧重《常言道》。通过对比,发现这些作品虽然在取得的成绩方面各有上下,但在行文风格及语言特色等方面有相似之处,尤其对俗语的运用。认为这一时期应为谐文兴衰的代表时期。而这一类颇具特色的文学形式,可以称其为苏杭文学。当代对《何典》的研究并不多见。偶见几篇有关文章,多是讨论《何典》中的方言及其语言特色所产生的影响。如钱乃荣在其著作《上海方言》中有《从(何典)中所见二百年前的上海话))一节,从方言的角度对《何典))中的方言现进行分析研究,认为《何典》中上海方言口语的词汇、成语、俗谚以及惯用说法充斥其间,为考察200年前的上海话面貌提供了实据。并认为学林出版社版的《何典》点注者把这些上海县城的方言都说成是松江方言,其实是不确切的。《何典》中许多词语反映了上海地区的旧风俗。如“烧三朝、吃二朝酒”到现在还是上海农村的风俗习惯。还有许多上海话的语法特色,如:“吃他饭,着他衣,住他房子”的“动代宾”用法;“若嫁老公弗着起来”,“只是烟出火弗着”的“动宾补”结构等等。此外,还有南京大学郑庆君的论文《<何典)—一部绝妙的语言佳作》是从修辞角度分析《何典》的语言特色。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3.本课题的研究内容本课题首先对《何典》对古代小说艺术形式的借鉴进行探讨,得出其借鉴中国古代志怪神魔小说、讽刺小说、世情小说的表达形式的结论,并对其大量用典及极具特色的文本语言进行分析。引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