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板书运用的现状分析及改进策略摘要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小学语文位于小学各科目中的核心位置,板书作为语文教学的必备手段,它不仅展现了教学知识,还是师生间双向沟通的纽带。小学生正处于练习写字的黄金时期,优秀的板书能够对小学生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使小学生从教学板书中体会到学习语文的乐趣,从而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本研究是通过在小学实践以及搜集国内外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板书有效运用的相关资料基础上,运用文献法、HYPERLINK"javascript:;"观察法等方法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板书运用的现状进行了客观的描述与分析。发现板书运用中存在教师对板书的重视程度不高、板书的形式单一、多媒体课件的过度使用等问题。从教学角度和教师自身角度出发,整体分析其影响因素,进而提出正确认识板书运用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板书运用应辅助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利用传统板书与多媒体课件相结合的方法。HYPERLINK"javascript:;"因此,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板书的研究有一定的意义与价值。最后是本研究的结论,再次强调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板书的重要性以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和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板书设计目录1绪论11.1研究背景11.2研究目的及意义21.2.1研究目的21.2.2研究意义21.3国内外研究现状21.3.1国外研究现状21.3.2国内研究现状31.4研究内容及方法31.4.1研究内容31.4.2研究方法31.5本文拟解决的问题42相关概念界定52.1板书52.2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板书52.3板书设计5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板书运用的现状及分析63.1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板书运用的现状63.1.1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板书运用的内容63.1.2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板书运用的形式63.1.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板书运用的字体63.1.4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板书运用的位置73.2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板书运用的分析73.2.1教师对板书的重视程度不够73.2.2板书的形式单一83.2.3多媒体课件的过度使用83.2.4板书位置不合理84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板书有效利用的策略104.1正确认识板书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104.2使传统板书与多媒体课件相结合104.3教学板书的色彩运用104.4合理规划板书的位置114.5师生合作、共同参与11结论12致谢13参考文献14HYPERLINK"javascript:;"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板书运用的现状分析及改进策略1绪论1.1研究背景1.教师发展的需求21世纪,素质教育成为了当前教育的核心追求。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领军者,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而板书是教师必备的基本素养之一。HYPERLINK"javascript:;"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对于学校来说,没有电影放映机固然不好,而没有板书则是灾难[1]。基于此,板书是教师教给学生如何写的重要手段。汉字同法语、俄语等语言文字不同,许多汉字结构复杂、笔画繁多,这就需要教师进行指导、帮助学生让其学会正确书写。因此,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板书的研究对教师来说有着巨大的意义与价值。2.学生发展的要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包括课堂教学板书在内的学校教学工作,应全部服务于学生。首先,良好的语文课堂教学板书有利于学生把握课文主旨、理清文章脉络、引发学生深思、调动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加深学生的记忆;再者,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提到要培养小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培育热爱祖国文字的情感等。教师整齐而规范的板书可以让小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影响。同时,正是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以及乐于模仿等特点,决定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不断提高和创新板书技能。以此来更好的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发展。3.课堂发展的追求课堂是进行教学的主要场所,而板书则是连接课堂教学、教材、课文、教师与学生的桥梁。它是令知识融会贯通的核心、是引导学子获取成功的钥匙、是实现教学相长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时,通过在实践中观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时发现了一个共性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多媒体教学技术广泛地应用于语文课堂上,这使得传统板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影响。与此同时,HYPERLINK"javascript:;"也引发了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甚至出现了零板书的现象,这引发了研究者们对于板书教学的广泛关注与思考。因此对其进行研究并确定论文题目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板书运用的现状分析及改进策略》。1.2研究目的及意义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