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PAGE\*Arabic\*MERGEFORMAT10页共NUMPAGES\*MERGEFORMAT10页高校构建节约型校园的对策研究摘要。节约型社会呼唤节约型校园。建设节约型校园是时代的选择,是社会发展的要求,更是高校自身发展的要求。本文分析了高校建设节约型校园的意义、制约因素,提出了建设节约型校园的思路与对策。关键词:节约型校园制约因素对策一、构建节约型校园的意义(一)构建节约型校园是社会发展要求我国社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中共中央从国情出发提出了“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大决策,它必将带来我国生产方式、消费方式及社会行为方式的伟大变革。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党和政府高瞻远瞩,居安思危,保护资源、能源和环境的战略举措,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是中华民族勤俭节约优良传统美德的重要体现,它对加强宏观调控、坚持可持续发展、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这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重要升华和重大的理论创新,是我们推进高校管理实践创新、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建设节约型校园的行动指南。建设节约型校园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基础,更是高校应该履行的社会责任。高校具有人员众多,知识性强,流动性大的特点,在节约资源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力,高校聚集的是有文化的年轻人,他们对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崇尚节俭的文明行为接受最快,对“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影响最大,高校源源不断的毕业生为建设节约型社会提供最长远的支持。建设节约型校园,不仅可以直接节约教育资源,还可以提高办学质量和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为生产环节的资源节约提供更多的高素质人才、高新技术和高水平社会服务。建设节约型校园还可为节约型社会的建设提供重要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促进整个国家经济社会持续协调的发展。(二)构建节约型校园是学院发展要求近年来,高校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基本建设和维修项目随之增多,水、电、原材料等相关能源消耗量也随之大幅度增加。特别是地震后,学校各项支出大幅增加。在校园我们不难发现:部分师生的节约意识还非常欠缺,水、电、粮食、办公用品、教学用品、图书资料、实验器材、实验药品等的浪费现象时有发生,教学仪器和实验设施低效率使用,学生中追求名牌、追求享受、过度消费、超前消费的现象屡见不鲜,损坏公物和校园设施的现象时有发生,食堂每餐都大量的剩菜剩饭,教室和办公室大都白天开着灯,厕所水龙头经常没人关,公共设施被人为破坏,等等。通过创建节约型校园,既有利于提升师生的道德素养与人格品质,提高广大师生的节约意识,树立起科学的发展观和“崇尚节俭,节约资源”的消费理念,形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风气,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又能够节约学院不必要的建设资金和投入,减少学院各方面存在的浪费现象,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物尽其用,激发学院内部办学活力,提高教育质量。同时,有利于缓解学院所面临的资金、资源短缺问题,获得尽可能大的办学效益,促进高职教育快速健康地发展,从而也为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二、制约节约型校园建设的主要因素(一)消费观念不健康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物质财富的积累和学校待遇的改善,师生的生活水平都有明显的提高,消费心理和消费方式也在发生变化,适度和时尚的消费行为被人们所接受,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但一部分师生仍然存在着一些落后的、不健康的、不文明的消费观念,许多学生不能“量入为出”,缺乏消费的合理规划,把消费仅仅视为个人事情,缺乏消费理性,过度消费、时尚消费等新潮消费形式非常普遍。一些学生不顾自身条件盲目攀比、斗富摆阔、追时髦、赛奢侈等不健康的、甚至奢靡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已经成为建设节约型校园的重大阻碍。(二)成本核算不到位高校各层面上的能源浪费都与核算的缺失有关,因成本核算不到位造成能源、资源的浪费现象在高校随处可见。不少高校现有的收费项目和标准没有与学生的培养成本挂钩,一些高校办学经费的使用没有与各部门的职能挂钩,造成水、电、设备、耗材等教学资源和粮食惊人的浪费,如纸质公文和教学资料的打印、办公用品和教学设备的使用没有与各部门管理成本和目标考核挂钩,致使大家大手大脚、随意使用和浪费。(三)激励机制不完善资源的有效利用和高效使用需要充分的激励机制。一方面,政府的拨款方式对高校间竞争机制